第02版:时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怎样弘扬商丘传统文化专家学者来献策

本报融媒体记者 白鹏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殷商文化之源,也是诞生“中华圣人文化圈”的中国古代重要都城、中华姓氏的主要起源地,在中华文明起源及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市正在进一步弘扬商丘传统文化,形成以黄河文化、商宋文化为主脉,以庄周文化、汉梁文化、木兰文化等为分支,运河文化、忠烈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的文化体系,彰显商丘特色鲜明的文化底蕴。

  怎样进一步弘扬殷商文化、古都城文化等商丘传统文化,彰显商丘特色鲜明的文化底蕴?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我市几位文化领域的知名人士。

  “商丘是殷商之源,是商族、商业和商朝的发源地。研究、传承殷商文化,重在挖掘殷商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殷商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仁爱思想,改革进取精神、有责任敢担当精神,‘选贤与能’的用人原则,关爱自然的生态理念和‘殷鉴不远’的历史教训,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也值得我们今天思考。汲取殷商文化的精神内涵,为现实发展服务,是我们传承殷商文化的一个着力点。”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可亭说。

  李可亭认为:“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归德府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丘古城也是中国重要的古都。商丘古城保存完整、文化厚重,且呈现‘城摞城’现象。商丘古城文化的传承,一要有温度,让冰冷的城墙和建筑活起来;二要有乡愁,恢复古城的记忆和烟火味;三要有文化,只有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做支撑,古城才有持续不衰的生命力。”

  “弘扬商丘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学勇说,“过去的一年,市民协出版了《殷商文化研究》一书,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河南商丘卷》的传说和故事的编写工作,做好传帮带,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张学勇表示:“新的一年,市民协将组织会员认真研究殷商文化和商丘古都城文化。善于发现,把商丘古都城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把作品变成商品,实现民间文艺事业的良性循环。善于调查,挖掘商丘民间文化,启动‘商丘老字号’的评审工作。全市民间文艺工作者还要勤于学习、取长补短,不故步自封,与各地民间艺术家建立联系,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充分融合利用各类媒体扩大宣传,扩大影响力,努力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商丘是中国姓氏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厚重的根亲文化资源。去年,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联合商丘市侨联授予“帝喾陵、汤王台、微子祠、田氏先祠”为第一批商丘市根亲文化研学基地,还举办了“商丘祠堂文化论坛”等活动,集中展示了商丘丰富厚重的根亲文化底蕴,提升了商丘殷商文化之源的姓氏文化影响力。

  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旭说:“今年,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将为在商丘古城建设姓氏文化一条街而努力。姓氏文化一条街要植入姓氏祖地、根亲文化标识等姓氏文化因素,并举办家族文化系列展览活动,丰富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展示,扩大商丘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商丘寻根问祖、观光旅游。”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