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
在《火炬手》出来之前,毫无疑问是赵本山。赵本山完了,那个面对全国观众勇敢谈论“绿帽子”(送水工)的民间艺术家离我们远走了。那年的一句,相信在彩排通过的版本上是没有的。每年大年三十,在电视上都有一群明星们在执行公务,太惨了。他们假装演得很兴奋,我们假装看得很兴奋,歌曲类对的都是口型,相声都在疯狂地唱着喜歌,只有赵本山近几年持续地给我们一点惊喜,让我们接下来的时间增加某个接头暗号,制造新年的流行词汇,比如“再唠10块钱的,脱了马甲,自学成才……”。
不是《火炬手》毁了他,是他毁了自己,远在《火炬手》之前。他对某种昆虫营养品不当的代言已经让他在辽北农民眼里不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骗子的同伙,至少是一个粗心大意没有原则的人。
尽管他做了这些事,但他的艺术成就仍然值得肯定,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他上春晚,演徐老蔫之后,观众很好奇他到底多大岁数了,有小观众写信给中央电视台,管他叫“爷爷”,他表示当不起,当时他接受采访时,摘下他的招牌帽子说:“我才36岁。”
他也曾经很不成功,他和范伟演的一个老农民要求县长修路的烂小品。但是后来他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他的角色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兼备其优点(黑土)和缺点(大忽悠),你看着他就能想起村里那种有才华、好事,但是又有点小心眼的乡村达人来。
《落叶归根》是他从艺人变成艺术家的一部伟大作品。他扮演的那个仗义民工,让人觉得火炬手的笨拙是仓促的,他的错误可能是有苦衷的。
郭德纲
郭德纲师傅的水平没的说,遗憾的是他也受到代言广告失误的困扰。他的相声被一些人批判为低俗,不是因为那些人跟他有仇,确实是在经过7点整节目和春晚熏陶多年之后,一些人已经很自觉地崇高了起来,适应不了重口味了。
郭德纲确实是艺术家,《我要上春晚》、《我要反三俗》和《相声五十年之现状》都是具有批判精神的、金子一般的作品。他对传统活的改造也有很成功的,以他最得意的大活《西征梦》来说,2003年和2007年说的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段子了。
不过,郭德纲绝对无法替代属于赵本山的地位:他的听众主要聚集在黄河以北,还有他的人缘问题,得罪人太多了,在没打好招呼的情况下惹出那么大一个官司,说什么都是对自己的伤害。还有,他似乎永远也上不了CCTV,而这个巨无霸是成名的关键。
葛优
《手机》之后葛优演的似乎都不再是喜剧,黎叔也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他已经从《编辑部的故事》那种喜剧演员角色中解脱出来,是一个全面的影帝。至于冯小刚的贺岁片,只是唤起了他一本正经演喜剧的优秀素质。
他也收到代言困扰,他不该说那句“我都赚钱了。”至于他现在还在说的“有人缘”、“我看行”,反正俩品牌我都不用。不知道有没有,行不行。
周星驰
和葛优类似的还有周星驰,在事业极大成功之后,再说他们是笑星就是贬低,按照周星驰的说法,对不起,我是演员。这应该是艺人最重视的身份,职业身份。周星驰的才华,确实疑似外星人……
郭冬临
从来没大红过的一位的笑星,每次看见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哦,衣服该洗了。第二个念头是:再不洗老婆会骂我……郭冬临长年塑造妻管严形象,太过重复了,不过他确实天生一副老公脸。
冯巩
冯巩的方言片其实不错,当年和郭冬临一起唱狗不理包子,非常吸引人,相声演员还是应该向传统活的改造要创新。今年王宝强比他演得好很多,很多人都看好王宝强,他注定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你能想象一个墨西哥人在美国当上明星吗?河北农村和北京的差距,大过墨西哥和芝加哥的差距。
潘长江
他再也不是那个唱“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的那个小伙子了,皱纹爬上额头、眼角,他开始以一个父亲的角色出现,捧女儿进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