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功夫》以来,已经三年不见周星驰。任何一个星迷盼望的,都是在看《长江7号》时能笑过头、笑岔气、笑得三个月直不起腰来。但周星驰说,他希望大家流泪,但不是因为搞笑,流泪是因为感动,因为这一次他很投入地拍了“父子温情”。
可是,习惯使然,看影片的时候,仍然抖着膀子龇着牙等着爆笑一场。影片落幕,真的再没有找到周星驰独有的无厘头恶搞式喜剧情节。
不知是因为一直想笑的缘故,还是影片的硬伤太多,看了两遍,都没有找到周星驰说的因为感动而悲伤流泪。
拍温情,拍悲剧,周星驰真的很外行。
悲剧的产生往往是那些真实得让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的情节设计,可是,《长江7号》里,周星驰把悲剧放大的结果是让人感觉那种情景的虚假。
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农民工周铁把儿子周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这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个连老婆去世时医药费、殓葬费都要找老板借的农民工,一年到哪里去弄五六万元把儿子送进贵族学校?
从心理层面来分析,备受工头瞧不起的周铁,说话低声下气,唯唯诺诺,内心自卑无助。这种人,最能体会到穷人面对富人时的那种受压抑感及苍凉感。他会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那种全是富人子弟的贵族学校吗?
“爸爸,我也要玩具车,王冰冰都有。”为人父母者,大概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情节。周铁把周小狄送进贵族学校,只会让孩子自小就受到贫富不均的伤害,自小就因备受歧视而影响心理健康。影片中捡烂苹果、吃剩饭却自信乐观的周小狄,在现实中会存在吗?
影片中出现的外星小动物“长江7号”,真的是很多穷人的梦想。但这个梦太遥远了。倒是这种设计使影片多少有了一丝感动人的色彩——穷人不易,本来潦倒贫困,最后从大楼上掉下致死的宿命终于被改变了,尽管改变得是那么虚幻!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影片的结尾。结尾时的情节是这样的——吴老师问:“你现在感觉自己的身体怎么样?”那位勤奋、刻苦、木讷,看到一个小玩具傻乎乎地用手扯、用锅盖子拍、用脚踢的,让人同情又可怜的农民工周铁,在回答吴老师的话时说:“我觉得我好英俊。”
古人训:术业有专攻。周星驰的专攻就是无厘头搞笑,而且搞得独一无二、前无古人,如此大师级人物,拜托就别转行了。我们需要那种周星驰爆笑,不需要这种无厘头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