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庙也是芒砀山重要的一景。汉高祖升天之后,《惠帝令有司立高庙昭条》载:丰砀高皇神游之地,先立庙于丰地,后题芒砀,仍立庙于岩前。文帝念念不忘先帝当年隐匿、斩蛇、歌风之地,为纪念、弘扬高祖丰功伟绩,永祭神灵。唐朝代宗李豫,幸游芒砀山,拜祭汉高祖,将高祖庙更名为“王宫寺”,赐额“静林”。宋朝真宗赵恒幸亳途中游芒砀山及“王宫寺”,遂废“王宫寺”,赐名“均庆寺”。时为亳境之名览。明《永城志·嘉靖书》载:在“紫气岩”前建高祖庙一所,绘像以祭汉高祖,植银杏两株,以祭永年。穿石凿井,得万古之甘流也,后传为“王龙之泉”焉。高祖庙,乃皇家祖庙,即刘氏祖庙矣,两千多年来,七建七毁,现规划重建。
1996年秋,来自全国的一百多名考古专家和学者云集商丘,重点研讨商丘古城和芒砀汉墓群。在这次研讨会上,他有幸结识了考古权威邹恒、刘清柱等,虚心求教于他们,受益匪浅。
俗话说“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钻进故纸堆里不行,死啃古籍也不行,只有走出去,到史料上记载的地名、古战场实地看看,心中方踏实,论证才翔实。受到专家的指点,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跋涉。从1997年开始,他用了四年光景,自费三万多元,行程数千公里,南到江浙,北到燕赵,西至太行,东至渤海, 寻典问古,求真辨伪。有人不理解他是弄啥的,戏称他是个“汉疯子”。
就是这个“汉疯子”,对汉文化的研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忘却了年龄,不屑冷眼讥笑,不避寒暑,沉浸在他人所不知的快乐中。
1997年腊月十七,他去沛县,就歌风台究竟是在芒砀山还是在沛县进行探究。谁知第二天就下起了漫天大雪,客车不行,让毫无准备的他措手不及,只得在沛县汽车站凑合了一夜,那滋味是别人想象不到的。1998年7月,正是暑期,他独自一人去安徽灵璧东南,探寻垓下之役旧址,并就是否有“张良吹箫”这一说探个究竟。在灵璧的几天中,他冒酷暑走访了学校教师,又问了几个唱曲子、唱大鼓的老艺人,都说不知道张良用箫吹的曲子是什么,唱词又是什么。由于疲累和炎热,加之吃喝不好,他腹泻了,浑身乏力,步履艰难,只好住进一个路边小店。店主瞧他病歪歪的,劝他去住医院,但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他到附近的一个小诊所求医。问明情况后,对方对这位远道而来的老者肃然起敬,精心为他配药挂针,还为他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在灵璧的五天中,尽管他害了一场病,可他却像小孩得到喜爱的玩具一样高兴——“所有能找到的有关张良的材料都找到了!”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张良的《四面楚歌》的歌词终于“浮出水面”,并且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隆冬季节雪花飞,身上缺衣肚中饥。
白发倚门盼儿回,痴情良妻望夫归。
刀剑无情人命危,骨埋沙场谁人泣?
楚败汉胜是天意,何必为人做嫁衣!(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