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56岁的周桂兰是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安街道办事处潘庄村一位普通的农妇,然而提起她做的一件事,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13年前,周桂兰的婆婆孙陶氏得了偏瘫卧床不起,由于家庭贫困,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侍候婆婆的担子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孙陶氏脾气不好,但周桂兰从没和婆婆顶过嘴。多年来,她省吃俭用,靠捡破烂换钱给婆婆买药和好吃的。
捡破烂为婆婆看病
到周桂兰家采访的时候,恰逢她出去卖破烂。前来周桂兰家走亲戚的外甥女孟香梅正在院子里晒衣服,而已经90岁高龄的孙陶氏则在屋内睡觉。
“俺妗子出去卖破烂了,一会儿就回来,她不会出去太长时间。”孟香梅很清楚周桂兰多年来的习惯,每次外出时间都不会太长。
在大门口等了半个小时,记者看见进村的路上有一位身材瘦小、头发灰白的妇女正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走过来。孟香梅告诉记者,她正是周桂兰。
短暂寒暄之后,周桂兰喘着气反复说着一句话:“孝顺自己家的老人是应该的。”然后,就将话题转到了她的“生意”上。
“现在生意不好做,啥东西都降价,便宜得很。”周桂兰所说的“生意”就是卖破烂,她几个月攒了50公斤玻璃碴,“吭哧吭哧”用三轮车推到收购站却只卖了5元钱。
“才5分钱一斤!以前绿玻璃能卖6分钱一斤,白玻璃能卖8分钱一斤。废纸也便宜得很,才2角钱一斤……”周桂兰对各种废品的价格十分了解,俨然是个“专家”。
在周桂兰家堂屋的东边有一片空地,四周有围墙,她捡的各种破烂,废纸、废饮料瓶、废铁等分类摆放在里面。“得赶快卖了,价钱越来越便宜。”说完这句话,周桂兰突然想起了什么,准备转身回屋。
孟香梅看出她想去看孙陶氏,忙说:“俺姥姥还在睡觉,不用看了。”周桂兰回应了一声,笑呵呵地对孟香梅说:“忘了你在这儿,省了我不少事儿!”
十几年来,周桂兰每天都要出去捡破烂,然后回家照顾婆婆。
“我的生意也就是从那时候做起来的。”周桂兰说,婆婆生病后她开始捡破烂,十几年来,她习惯了每天早早地出去捡破烂,天亮后回家给婆婆做饭,晒洗衣服、被褥。
“每天早早起来,先到大街两旁修摩托车的地方转一圈,拉着一块吸铁石,吸点儿铁丝啥的。”但是周桂兰从不转太远,差不多天亮就回家,此时婆婆已经睡醒了,她要回家做早饭。
由于常年用胳膊拉着吸铁石吸废铁,周桂兰的胳膊累出了毛病,经常感到疼,但即使这样她也舍不得花钱看病,而是“以毒攻毒”:“胳膊经常疼,前几年有人劝我吃药,我没舍得花钱,最后就使劲儿干活,现在倒没以前疼了。”
“能省就省,婆婆吃药、打针都要用钱。”周桂兰说。
周桂兰的邻居都知道,她儿子在上大学,喜欢打篮球,周桂兰经常嘱咐孩子:“打篮球渴了,别买矿泉水,咱家没钱,省点钱给你奶奶看病。”
年来精心照顾婆婆
周桂兰说,婆婆年轻的时候很能干,身体也很好。但1996年5月,婆婆去走亲戚时睡在了外面,醒来就发现自己已不能动弹。
得知婆婆患病的消息后,周桂兰和丈夫陶文志立即去亲戚家将孙陶氏接了回来,送到诊所治疗。
由于当时孙陶氏快80岁了,加上病情严重,医生断言:就是治好病也会有后遗症,很可能不能走路了。
孙陶氏生病的时候,正值麦收。由于她的病情严重,吃饭、喝水全靠人喂,大小便也要别人照顾,周桂兰就留在医院里照顾婆婆。麦收后,陶文志就出去打工了,因为家里等着用钱。
周桂兰身高155厘米,体重不足45公斤,而孙陶氏比她高了近10厘米,体重有60多公斤。因为不能动弹,每次帮婆婆翻身周桂兰都要花费很大力气。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孙陶氏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看到婆婆躺在床上痛苦的表情,周桂兰决定试着帮婆婆重新站起来。
在孙陶氏住院的3个月多里,周桂兰每天架着婆婆练习走路,而每次练习之后,她都会出一身汗,浑身感到酸疼。令她欣慰的是,最后婆婆竟然可以拄着拐杖自己走了,连医生都感到惊奇。
然而一年后,孙陶氏又因为一次意外摔断了右胯骨。由于年龄大,骨骼愈合较慢,孙陶氏卧床治疗几个月后一直不见好转。周桂兰四处寻找“接骨”的偏方,等找到偏方后天气又开始热了,孙陶氏的背部也出现了疼痛症状。周桂兰询问医生得知,可能是长时间卧床和天太热引起的,医生告诉她按摩可以治疗疼痛,她就开始学按摩,与此同时增加了帮婆婆翻身的次数。在她的照料下,孙陶氏摔断的胯骨很快好了,但走路需要一个人扶着。
孙陶氏脾气急躁,周桂兰却是有名的好脾气。有时候感觉不如意,孙陶氏就会发火,但周桂兰从没有和婆婆顶撞过。
农村有句俗话:久病床前无孝子。作为儿媳妇,周桂兰却以行动作出了表率。
孙陶氏爱干净,冬天无论井水多凉,周桂兰仍会隔几天洗一次婆婆的内衣和床单。孙陶氏生病后,周桂兰买了一个白色的搪瓷便盆,只要她在家孙陶氏的大小便全是她侍候,从未嫌过脏。如今这个用了十几年的便盆还像新的一样。
“啥东西都是干干净净的,这样自己看着舒服,老人用着也舒服。”周桂兰说,自家的老人就应该孝顺。
谈话的间隙,周桂兰几次去看正在睡觉的孙陶氏,发现婆婆睡醒后,上前扶她坐起来,给她梳头,问她渴不渴、饿不饿,想吃啥。
孝行感动了众乡邻
陶文志懂泥瓦活儿,母亲生病后,他觉得在家里干泥瓦活儿“活儿少,挣钱也少”,于是去新疆拾棉花,干了不久发现除掉路费后余钱不多。实在没办法,他去上海的建筑工地干活儿,50多岁的人了,体力跟不上。“一个月下来只能挣几百元钱,这些钱连家里的开销和给婆婆买药都不够。”周桂兰说。
为给婆婆看病,周桂兰至今还欠着别人一万多元钱,加上其他债务有2万多元钱。
周桂兰家可谓“干净”:一张没有油漆的椅子是32年前结婚时,陶文志捡了一块木头让别人做的,一张旧八仙桌和一个几乎能称得上“废品”的沙发。
家中能称得上家具的就是孙陶氏睡的大床了,能睡下俩人。婆婆生病时,周桂兰就睡在大床上照顾她,帮婆婆盖被子,照顾她大小便。周桂兰的这些举动让孙陶氏的女儿十分感动。
“桂兰对我可好了!啥好吃的都尽着我吃,没有缺过我的嘴!”孙陶氏精神很好,面色红润,看起来比周桂兰还健康。
周桂兰平时吃穿十分节俭,家里鸡下的蛋都留给婆婆补充营养。捡破烂换的钱给婆婆买药和好吃的,而很多时候她一天也捡不了多少东西。
孙陶氏喜欢吃糖糕和素包子。每当听见有卖糖糕的在村里吆喝,周桂兰就慌着往外跑,有时候出门迟了,卖糖糕的走远了,周桂兰就在村里转着圈找卖糖糕的人。
“要不是桂兰孝顺,老人家肯定活不到现在,她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潘庄村的村民白秀玲和刘玉荣说,正是由于周桂兰的细心照料,孙陶氏才能安享晚年。
“帮助过俺家的人我都记着呢,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回报他们,有钱马上还他们。”周桂兰说,人要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