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姜锐、刘诗平)中国银监会近日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新管理办法强化了贷款的全流程管理和用途管理,以促进商业银行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
支付方式细化管理 大小银行一视同仁
《办法》意在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强化贷款支付和贷款用途管理,在操作层面上做出了量化要求,规定在固定资产贷款中,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的,原则上要求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据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办法》事实上是以客户为标尺确定贷款支付管理的最低标准。此标准对不同规模的银行要求相同。
贷款门槛不提高 规范流程控风险
对于即将出台的新规,借款人最关心的是贷款难度是否较以前有所提高。银监会负责人表示,由于没有改变授信条件、期限、利率等要求,只是从贷款支付环节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贷款用途的管理,因此企业获得贷款的门槛并未提高。而且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贷款支付管理上还有较强的灵活性。
有关专家认为,对商业银行来说,从量上看可能会增加某些业务操作环节的成本,但实际上由于贷款质量的提高,贷款损失的减少,总体上还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益。
出台长期制度安排 立法规范风险管理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说,《办法》的出台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国内外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实践中的良好做法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规定。
近年来,我国金融资产显著增长,信贷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如何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监管的一项重要任务。银监会人士表示,《办法》的制定是基于长期因素考虑的。银监会倡导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
《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保障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从而保障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中去,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避免贷款“空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