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京九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广告位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1年8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谣言”的嘴与“要言”的心
宋立民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上周,细心的网友发现,一向爱通过博客发表独立意见的柴静,自今年5月之后就再没登录博客更新图文了。就在“柴静失踪”的疑窦发酵之际,8月4日,一条用户署名为“柴静”的新浪微博称,她以“动车记者”的名义注册微博,因调查动车事故,“已经被请进可屏蔽手机信号的局子”,“如果5小时之内没有更新微博,可能已经遇害了”云云。随后,此谣言通过微博迅即发酵。

  柴静后来写道:“这两三个月,因为准备新节目,改书稿,耍,一直没有更新博客,让大家惦记,信件电话很多,谢谢关切,不能不在这里回复一下。节目昨晚已经开播,每周日晚十点二十八,CCTV-1《看见》(微博),我的专栏是人物访问。从本周起在博客里恢复以前的节目回应,这些年我受益最深的,就是每期节目播出后大家的意见。有人看着,不敢太轻慢。欢迎批评,一起讨论。”

  她说自己不会说“遇害”那样悲情的话。并引用《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的话,“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下笔切忌嬉笑怒骂,要出自公心与诚意”。

  柴静露面,谣言不攻自破,社会不能够让谣言牵着鼻子走,很好,也很对。不然社会就乱套了。

  ——问题在于: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民间“谣言”?

  方法是欠妥当,动机也有点可疑,但是,平头老百姓还能够用什么“立竿见影”的方法呢?

  用“造谣”的方法引起全社会注意,可怜乎哉,可怜矣哉!可既没有权力调查,又没有“犯罪证据”的草根们除此之外还能够如何呢?

  于是,大张旗鼓的“辟谣”“反谣言”的舆论来了,气势汹汹。殊不知那“谣言”后面有多少无奈。

  “谣言”的破与不破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是民意的曲折表达,折射的是网友求解温州动车事故真相的那份善良而可怜的渴求。至于“官谣”,笔者就不说了,以免有关部门继续“辟谣”。

  叫人高兴的是:“辟谣”过后,两位铁道部的人从事故调查组被请了出去,高铁的速度与票价落了下来,铁道部人士称信号设备缺陷不是动车事故结论,调查组称追尾完全可以避免……我的手机里还多了一条段子——

  某男外出度假,担心家中被盗,便在客厅桌上放了200元并给小偷留一纸条:您别费神了,我们家我都找不到钱,您更找不到,这200元给你零花。隔壁他们家是铁道部的,有钱而且还不敢报案。等度完假回来,某男发现桌上的钱变成了20万元!在他留给小偷的纸条的反面写着:给你的信息费,请笑纳。

  当然,段子更是谣言,不值一驳。然而,我下回出差,是一定要在客厅桌上放200元的。并嘱咐:隔壁也是穷教师,还是异地探宝去吧!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不做评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