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2012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麦真方便 麦秸再利用有些难
晚报记者 朱 琳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三夏”时期是乡镇政府最忙的时候。不仅要帮助大家抢收抢种,更要保证麦收的安全。近日,记者来到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尚楼村麦地时,谢集镇“三夏”麦收工作队已经在帮这里的村民抢收抢种。村民尚培民乐呵呵地说:“收麦前,村支书就已经帮我们签订了收麦合同。今年的收割机还安装了粉碎还田机,不用再和往年一样,将麦秸从地里拉回家了。”

  随后,记者跟随“三夏”麦收工作队来到其他行政村,工作队负责人杨杰介绍,现在麦收正在紧张进行着,自己和其他工作人员每天都到田间地头反复宣传不能焚烧麦秸,遇到家庭困难户就帮忙联系收割机,因为一旦收割机过去,再请回来就很困难。记者看到,一些提前收割的村民,正在忙着浇地准备种玉米或者其他农作物。

  中午,天气炽热。记者随“三夏”麦收工作队来到叶庄村,叶庄村今年一共和3台收割机签订了麦收合同。负责联系收割机的杨建东告诉记者,往年联系的收割机,没有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留下的麦茬比较长,不利于还田。而有的机手为了省油多挣点钱,会故意抬高刀距,这样就容易留下过长的麦茬,影响播种,以致农民纷纷一烧了之。今年联系的3台收割机,都配有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与他们签订合同时,内容中要求麦茬不能高于15厘米,以方便农民耕种。

  正在收割的农机手刘忠田在收割机上忙碌着。记者看到刘忠田戴着帽子、墨镜和口罩,整个脸蒙得严严实实,收割完走下收割机,刘忠田依然灰头土脸,只有牙齿一笑是白的。 刘忠田告诉记者,捂得再严实也不行,几亩地收割完,吐出的都是黑痰,自己和弟弟包一个收割机,24小时轮转干。刘忠田说:“到了收麦季节开始与农户签协议,没日没夜干,就是这,我算算至少两年才能赚够本钱。”

  当记者询问,麦秸如何存放时,村民张翰真说:“现如今,谁也不敢烧麦茬,大家收的时间不一样,万一把人家的麦子给点了,可是赔不起。再说,现在派出所和镇政府也不让烧麦茬,除了拉回家沤粪,没啥用。”

  谢集镇政府办公室主任石宏远告诉记者,目前谢集镇有25个行政村,麦田4.6万亩,今年,谢集镇党委、镇政府把“三夏”生产工作列为当前中心工作的重头戏 ,村村都成立了“三夏”生产工作领导组。 “每年,麦秸除了秸秆还田外就没有多大的用处了。”石宏远说,以前村民家里养牛,还能积极往家里拉麦秸,而现在养牛户越来越少,每年这么多麦秸,村民除了运回家沤粪外,很少再有其他的经济价值,无法消化掉当年秸秆的产生量。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不做评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