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园区谢集镇常庄村,人们说起五世同堂的刘贤正一家,都不由得称赞说:“一家五辈人一起生活,从没磨过牙、吵过嘴,团结得像铁桶一样。要是家家都像人家一样,这社会不就和谐了?”是什么力量支撑五世同堂之家这样和美?还得从这一家的传统美德说起。近日,记者采访了刘贤正一家。
刘贤正13岁丧父,母亲刘朱氏拉扯着一儿两女,靠织布、卖布维持生活,整天起早摸黑,受尽了艰难。刘朱氏是村里人人称赞的贤妻良母,公婆在时,像老人的亲女儿一样照顾老人。公婆和丈夫去世之后,她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宁愿自己不吃,也舍不得少儿女一口;自己不穿,也要让儿女穿得像模像样。日子虽然艰难,她却从不改固有的好心肠,对亲邻和受苦人不失宽厚和大方。与人共事,她吃亏心里坦然,让她占光她却心里不舒服。她常说:“吃亏人常在,占光心里不自在。”
刘贤正自小对母亲的美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将其当成传家宝继承了下来。如今,刘朱氏已经90多岁,65岁的刘贤正不但有了儿子、儿媳,而且有了孙子、孙媳和重孙。即使是这样,刘贤正还是每天在母亲睡觉前把尿盆放到其床底下,天明母亲起来他再去把尿盆倒掉,从不让儿子、孙子干这事。
刘贤正常把母亲的美德讲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永不忘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孩子们都为有这样的传家宝而自豪,对刘朱氏和刘贤正非常孝敬,自己再累,干活也不想让老人动手。每到干活时,孩子们就对他们说:“你们天天吃苦受累,如今我们都大了,你们该享几天清福了。”
刘朱氏和刘贤正却不以为然,90多岁的刘朱氏仍要看孙子、干家务。孩子们不让她干,她说:“我整天活动着就是享福,闲着心里就急得慌。”65岁的刘贤正身体强健,农闲时让老伴在家照护母亲,自己外出打工挣几个钱。北京、天津、内蒙古、青海、新疆……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到哪里都是真干实干,休息时就给大家唱歌、唱豫剧,和工友、老板就像一家人,一年挣1万多元工钱,回到家里就把钱给母亲花。孩子们觉得他太辛苦,无论如何也不让他再出去了。他在家待了几天,外地的电话接连打来,有的老板说“不见你光想你”,工友说“没有你不热闹”,他便偷偷又踏上了打工的旅程。
刘贤正的行为同样感动着他的孩子们。他不在家时孩子们对刘朱氏照顾得无微不至,吃喝都不让她动手,总是端到她面前,连碗也不让她送;晚上总是先照顾她睡下才去休息,从没惹她生过气。儿孙们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但分家和不分家一样,一有客来都在一起吃饭。孙媳从北京打工回来,先给她1000元钱。刘贤正和孩子们每次回家来,都要给她捎好吃的。她逢人就说:“我这是到福窝里啦!”由于心情舒畅,孩子孝顺,刘朱氏常年没生过病,近百岁的人身板仍然硬朗。孩子们都说:“老人健健康康,就是我们的福!”
刘贤正五世同堂之家,彼此也难免有言差语错的时候。但孩子们有不如意的时候,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孩子们做错事的时候,刘朱氏以及刘贤正夫妇总是给以宽慰和体贴,从不互相指责和埋怨。老少互相体谅,不如意的事也就很快过去了,一家人从没拌过嘴。
老人慈爱,孩子孝顺,这五世同堂的一家人和和美美,村里没有不羡慕、不夸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