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直击黄金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3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金周里那些文明的和不文明的
选题策划:张浩哲  文/记者 翟华伟 图/记者 魏文慧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核心提示

  国庆长假,外出游玩的人多,部分游客的行为却为景区添“堵”。

  连续几天,记者在商丘古城、南湖景区、应天公园和黄河故道景区走访时,发现一些不文明出游现象,包括随手乱扔垃圾、孩童攀爬景区雕塑父母不管不问、在景区雕塑上刻字或签名、在景区内随地大小便等。与这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游客则能做到文明出游。比如,部分游客能够随身携带垃圾袋,并随手将垃圾入袋,然后集中丢弃;还有带孩子一起出游的年轻父母,能够做到及时清理孩子的粪便,以免给其他游客带来不便等。

  市民建议,要减少或避免旅游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需要游客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

  B文明现象

  【镜头一】孩子便溺父母清理干净

  一些成年游客在景区随地大小便的行为十分不雅,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带孩子的年轻父母的文明举动。

  10月1日,在南湖景区张巡祠附近,记者见到了一对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出游的年轻夫妇。正准备进入张巡祠时,抱着孩子的爸爸发现孩子大便了,当即跑到绿化带旁,孩子的妈妈紧跟着,从随身携带的一个红色手提袋内掏出两张广告页,垫在地上。

  记者注意到,孩子方便后,小两口又将包着粪便、卫生纸等物的广告页捡起来,扔进了路旁的垃圾箱内。

  在应天公园内,记者也同样发现,孩子便溺后,部分年轻的父母均能及时将粪便等污物清理干净。

  “景区是公共场所,及时清理污物是很有必要的,不然会被别人说没素质。”“80后”爸爸小程说。

  【镜头二】垃圾装进随身携带的袋子

  和部分游客随手乱扔垃圾相比,记者发现部分游客的行为则比较文明。

  在南湖景区走访时,记者看到有部分游客随身携带着垃圾袋,并能将垃圾随手丢进袋子内。

  10月1日上午,在商丘古城南门石桥上,记者就看到一家三口模样的游客前往南湖景区,其中,男子提着一个黑色塑料袋。记者一路跟随300多米,发现一家三口始终能将垃圾入袋。

  一家三口在景区的路旁吃零食时,先将报纸垫在道牙上坐下,零食吃完后,包装袋被及时装进了垃圾袋,起身离开的时候,一家三口又将坐过的报纸捡起来带走。

  吃过路边的烧烤后,一家三口用报纸包着竹签放进了垃圾袋,然后又走了大约100米后,男子将装满垃圾的黑色垃圾袋扔进了路旁的垃圾箱内。

  “这是应该的啊,带着孩子一起出来玩,总不能让他看到大人随手乱扔垃圾吧,那样对孩子影响多不好!”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家三口中的男子梁先生笑着说。

  C市民建议

  应加大处罚力度

  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明确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并做到“爱护旅游资源”。

  尽管新《旅游法》中未提及对乱刻乱画游客进行罚款或拘留,但2006年3月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等行为,将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采访中,多名市民认为,文明出游需要游客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旅游中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对乱刻乱画的游客进行处罚,对乱扔垃圾以及随地大小便的游客也要处罚。

  

  A不文明现象

  【镜头一】随手乱扔垃圾现象严重

  10月1日上午,南湖景区内人头攒动,游客熙来攘往。相比大量游客在景区内游玩的景象,满地垃圾也十分壮观。

  记者注意到,在景区内的绿地上,游客或站或坐,多数人手里拿着吃的东西,有用一次性饭盒盛的串串香,有用一次性塑料袋装的凉皮,还有薯片和薯条等。

  而多数游客吃过这些食物之后,直接将一次性饭盒、一次塑料袋、一次性筷子,零食包装袋夹杂着餐巾纸、水果皮等随手丢弃在身边的绿地上,离开时也不进行清理。往往是一拨游客走后,另一拨游客又会重复同样的过程。

  在商丘古城内和古城环城路上,记者也发现有多名游客随手乱扔垃圾,有些游客边吃边扔,零食包装袋随手丢在地上,更有一小部分游客甚至将饮料瓶和牛奶盒等直接扔进南湖内。

  由于游客众多,且有不少游客随手乱扔垃圾,景区的清洁工作压力陡然增加。

  “垃圾太多了,都快忙不过来了。”在南湖景区,一名忙着清理垃圾而满头大汗的环卫工人对记者说,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有时候制止游客乱扔垃圾的时候,还会遭到反唇相讥,“你们就是干这活儿的,都不扔垃圾,你们还干啥活儿?”

  【镜头二】乱扔烧烤竹签扎伤游人

  相比随手乱扔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塑料袋等污染环境的游客来说,部分游客随手乱扔的烧烤竹签和玻璃啤酒瓶则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0月7日,市民刘女士在QQ空间里发表了题目为《谁乱丢过竹签,你闯祸了》的文章,记录了自己被烧烤竹签扎伤的经过。

  据刘女士讲,10月2日上午,她带着孩子到南湖景区游玩,走在景区内的小路上时,由于人多,没有看清脚下的情况,突然感觉右脚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但没当回事,不想又往前走了几步,感觉脚面有点疼。“低头一看,一根烧烤竹签透过凉鞋扎在了我的脚面上。”刘女士说,她咬牙拔了下来,脱掉凉鞋,发现脚面上被扎了一个小洞,由于竹签比较脏,她挤出几滴血,清理伤口,因不想扫自己游玩的兴,便又带着孩子划船去了。

  当天晚上回到家后,刘女士还专门用碘伏对伤口进行了消毒,并贴了个创可贴。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发现右脚出现了严重的肿胀现象,而且还不能落地,“一落地就疼得很”。

  到医院后,医生对刘女士说,别看是一点小伤,但必须要打破伤风针,否则会危及生命,最终她连打了3针,“几天了,脚还没好利量(索),一直在家里躺着休息”。

  在南湖景区和黄河故道景区,记者的确发现部分游客吃过烧烤后,随手将竹签乱扔,甚至还有些游客将空玻璃啤酒瓶随手丢弃在路边,全然不顾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镜头三】孩童攀爬雕塑父母不管

  10月1日上午10点,记者到商丘古城北门口的时候,发现门口两侧的石狮子旁均有游客在轮流等候拍照。

  等候拍照的游客中,多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记者观察10分钟左右,发现竟然有3拨孩子攀爬到石狮子上,要进行拍照,其父母不仅不管不问,甚至在孩子攀爬时还会搭把手。

  在南湖景区的“雄鹰”雕塑附近,记者也见到了不少排队拍照的游客,而攀爬雕塑的不仅有孩童,还有成年人。

  此外,无论是商丘古城北门口旁的石狮子,还是南湖景区内的“雄鹰”雕塑,均有乱刻乱画的痕迹。商丘古城北门口旁的一只石狮子上写着“这不是狮子是狗”等字样,南湖景区内的“雄鹰”雕塑不仅遭到了损毁,而且还刻画着不少“某某某到此一游”等字样。

  应天公园内的“应天钟”四周围着铁栅栏,但记者走访时,同样见到了随意攀爬的现象。攀爬大钟的孩子,均是和父母一起的,孩子攀爬护栏,父母在一旁不仅不制止,而且还帮忙搀扶,任由孩子在护栏内玩耍。

  “小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吗?文明习惯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哪有父母鼓励甚至帮助孩子做不文明的事情的?”在应天公园内游玩的市民庞先生看到孩童攀爬大钟父母却不予制止的情况后说。

  【镜头四】景区内大小便十分不雅

  人都有内急的时候,但在游客众多的景区内,部分游客不顾他人,随地大小便,着实不雅。

  10月2日下午,在商丘古城南门石桥东侧的南湖景区内,记者就先后见到3名男性游客在湖边的绿化树旁以及建筑旁进行小便。

  这些游客选择小便的地方多为绿化树比较茂密的地方,还有靠近湖边的景观建筑后面。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地方不仅有游客小便的痕迹,甚至还有人的大便。由于气温高,从附近经过时,很远就能闻到骚臭味。

  10月2日下午,在黄河故道景区走访时,记者在游船区看到一名喝得醉醺醺的中年男子直接在河边小便,而不远处就有男女老少十来个游客。

  “旁边就有厕所,一个大男人方便也不知道背背人,丢人不丢人!”看到男子当着众人小便,一名女性游客气愤地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