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书声(三)
从商丘在宋代独特的地位来看,作为应天书院的所在地,商丘重要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与两宋王朝独特的政治联系,都为应天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重要的地理位置。商丘自古为战略要地,在两宋时期更是“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居其左,汴京连其右,形胜联络,足以保障东南,襟喉关陕,为大河南北之要道焉”。加上隋唐大运河穿境而过,东南方向的物资必须经商丘方能运送到京都等地。像《清明上河图》上画的“漕船”,就是从南方往汴梁运粮食的官船。如果没有南方物资的有效供给,整个大宋经济就有瘫痪的危险。有学者认为,北宋之所以灭亡,主要原因就是末年时朝廷腐败,把运粮食的漕船改运奇石异木“花石纲”,造成京城经济危机。而宋代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海防贸易,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1/3。鉴于此,公元1006年,朝廷把宋州改为应天府,即“顺应天人”之意;公元1014年,宋真宗又把应天府升格为南京,作为节守东南方向的陪都,与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北京大名并称为“四京”,成为宋朝的政治重镇、经济重镇和军事重镇。据记载,当时的南京有人口90余万,是世界上较为繁华的城市之一。因此,商丘在全国的定位也逐渐由军事战略重镇转变为经济战略重镇,成为“一方之都会”。
雄厚的经济实力。商丘由于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沃野千里,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小麦、水稻、大豆、芝麻等农作物非常丰裕,其中应天府金桃天下驰名,被作为贡品为皇家专用;农村家家植桑养蚕,城镇丝织作坊林立,纺织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其中两大酿酒品牌最为著名,一个是果酒“桂香酒”,一个是白酒“北库酒”,成为这里主要的支柱产业。像北库酒就是赵匡胤兵驻商丘时发明的。在我国古代,酒类产品属于国家专卖,禁止民间私自酿造。到了后周时期,为了弥补军费的不足,才允许各地驻军自行酿造。当时的驻军一般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方位布库,北方属水,酒乃水之精,故存于北库,称为“北库酒”。宋朝立国后,赵匡胤将北库酒作为国酒,谁要是能喝上一杯,是非常值得向人炫耀的一件事。像欧阳修这样见过大场面的大文豪,在颖州做知府时,看到前任知府留下的几坛北库酒,也是非常高兴,专门赋诗以感谢:“北库酒醪君旧物,西湖烟水我如家。”清代的朱彝尊曾这样描述当时商丘的繁荣景象:“商丘,宋之南京也。东都盛时,由汴水浮舟达通津门,三百里而近,车徒之毂五,冠盖之络绎,妖童光妓自露台瓦市而至,乐府之流传,朝倚声而夕勾队于碧堂上……”
商丘与两宋王朝独特的政治联系。唐朝以后,中国陷入地方军阀的混战之中,有枪就是草头王,各路诸侯凭借着军事实力把中国版图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小王国,各自为政,乱立山头,先后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当时的后周大将赵匡胤被分封为归德军节度使,驻守宋州(商丘)。他看到动荡的社会现实给老百姓生存、生活、生产带来的重大损失,民声鼎沸,怨声载道,遂起图霸之心。他以宋州为根据地和大本营,经过精心筹划,合纵连横,终于在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统天下。他把宋州视为自己的龙兴之地,始终念念不忘,遂以“宋州”这个地名为国号,建立了宋朝。本来他想在宋州建都,但当时还有西夏王朝是他的心腹大患,为了方便起见,他把战略重点西迁,在汴梁建都,但宋州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却丝毫没有降低。到了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掠走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这时的康王赵构在大臣崔孝等人的斡旋和护卫下仓皇逃来,在黄河“泥马渡康王”,来到了南岸的南京(商丘)。康王惊魂初定,便在南京即位,于农历五月重建大宋基业,史称“南宋”。在金人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他在南京仅仅5个月,就逃过长江,到了临安,继续偏安一隅,凭着长江天堑,与金国形成了隔江而治的局面。
由此看来,两宋当局确实有着不绝的“商丘情结”,从而也使商丘在整个宋史中占有重要位置。以一地而兴一朝、以一城而扶两代,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样的战略地位、经济实力和政治背景,使当时的商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从而也使应天书院的辉煌有了得天独厚的理由。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