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沿用二元制户籍制度: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城镇户口)。
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拥有非农业户口的居民还有一个别称:吃商品粮的。而拥有农业户口的居民,则是靠天吃饭。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业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农民忙活一整年,每个人甚至连100斤粮食也分不到。而非农业户口,国家给发放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等,然后凭票低价购买生活必需品,基本上可以衣食无忧。再加上拥有非农业户口的居民,多有正式工作。
于是,吃上商品粮,成为农村娃的梦想。
吃上商品粮
轰动了整个村庄
姓名:赵广进 年龄:60岁 职业:行政机关退休干部
今年60岁的赵广进梳着大背头坐在记者面前,精神矍铄,滔滔不绝。考究的呢子大衣扣得整整齐齐。他刚从某单位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上世纪70年代,睢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赵广进在麦地里拉着一架子车猪粪,吃力地地将车子拉到地头,擦汗时,发现肩膀已勒得发红,疼痛感侵袭着他的神经。
那时候,赵广进高中毕业,没有被推荐上大学。他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农民。父亲只有兄弟一个,在那时候的农村,谁家兄弟多,就能在村里有尊严地生活。而赵广进的父亲兄弟少,多次被村民欺负。抑郁之下,老人患上了肝炎。赵广进的妹妹年龄小,他理所当然地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一边在地里忙着挣工分,一边还要给父亲看病。
赵广进从一个学生娃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可干农活并不是他的强项。“不夸张地说,有一次,我刚把粪拉到地里,就累得吐了一口血!”
而吃商品粮的居民,那时候每个月国家都会发放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等,可以凭票领取粮食和日常用品,基本可以做到衣食无忧。赵广进看到这些,心里羡慕异常。他常常想,啥时候自己也能吃上商品粮,光宗耀祖。可是,对于那时候的赵广进来说,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恢复高考后,赵广进看到了希望。他想象着考上大学的那一天,也成为一个吃商品粮的人。据他说,那时候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学习。有时候直到凌晨鸡叫,才舍得躺床上眯一会儿。
经过勤奋学习,赵广进终于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时间,整个村庄沸腾了。
“人家老坟上有那根草!”“真是老爷爷老奶奶做好事积了德,才让他吃上了商品粮!”“你也跟人家广进学学,下学那么久了还真考上了!”七邻八舍你一嘴我一句地说着,言语中透露着羡慕之情。
进入大学后,赵广进成了一名吃商品粮的城镇居民。国家每个月给大学生拨付27斤细粮(白面)和6斤粗粮(高粱、玉米等),赵广进舍不得吃完,还会贴补家里一部分。
毕业后,赵广进成了一名国家干部,父亲以他为骄傲,脸上经常带着笑容。
“说实话,吃商品粮这个身份在那时候尊贵得很,甚至自己都会感觉高人一等。”
吃上商品粮,告别了红薯干面
姓名:刘河瑞 年龄:48岁 职业:某事业单位中层干部
在计划经济时代,豫东平原上,农民们的主食就是红薯干面。今年48岁的刘河瑞是市区一家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在他看来,那时候的红薯干面,一直伴随着他吃上了商品粮。
刘河瑞老家在虞城一个村庄,兄弟姐妹多,家里的主食也是红薯干面馍。每年秋天,红薯收获之后,家家户户都会晒红薯片。
“晴天还好,如果碰上阴雨天,红薯干就会发霉,表面长上一层霉菌。可是也舍不得扔,仍然会晒干后打成红薯干面,然后再做成馍。你就别提了,那种馍又苦又涩,根本难以下咽!”刘河瑞说。
刘河瑞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红薯干面馍凉了之后,往地上一摔,甚至能蹦老高,弹好几下才落地。一拽还能拉老长,就是那样的馍,还不一定够吃。
因为农业技术的落后,导致粮食的产量特别低。刘河瑞说,那时候,家里的一口人每年最多能分到七八十斤小麦,只有过春节及麦收季节,才能吃上白面馍。
刘河瑞青年时期,来到虞城县高中读书,每个月返校时,都会扛上满满一鱼鳞袋子红薯干面馍。可就是这种现在几乎无人问津的食物,当时也没办法填饱肚子。
“那时候年轻,活动量大,饭量自然也大。每天晚上9点上完夜自习,肚子饿得咕咕叫,可红薯干面馍也不敢多吃,因为吃完就没了。好多人就着咸菜疙瘩,猛喝开水,直到填饱肚子。”刘河瑞说。
那时候,刘河瑞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考入大学,成为一名吃商品粮的人。农村的娃学习起来特别刻苦努力,高考后,刘河瑞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那时候感觉像做梦一样,我也吃上了商品粮了!”刘河瑞说,从此,他也告别了红薯干面馍,每个月国家供应给他的细粮,也基本够吃了,甚至能结余下来一部分,贴补家里。
再后来,刘河瑞参加了工作,生活一步步地好了起来。
吃上商品粮,婚姻却被耽误了
赵小红(化名) 年龄:39岁 职业:某破产企业下岗职工
赵小红今年39岁,是某已经破产的国有企业一名下岗工人。商品粮,给她带来了很多荣耀,却也耽误了她的婚姻。
赵小红的父亲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员工。赵小红高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大学。那时候她一个简单的梦想,就是能进入父亲所在的国有企业,成为一名吃商品粮的工人。
父亲通过努力,终于把赵小红安排到了他所在的企业上班,赵小红兴奋异常。终于,她也成了吃商品粮的,还有正式工作的女青年。
没过几年,赵小红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企业的效益越来越不好。
不过,家里人包括赵小红自己都认为,她是吃商品粮的市民,也有正式工作,应该找一个有正式工作、家庭条件优越的帅小伙。可是,渐渐地,“商品粮”这3个字的分量越来越轻。
赵小红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她能看上的,人家看不上她;能看上她的,她又看不上人家。赵小红成了一名“剩女”,几年前,才结婚生子。
“商品粮”,这个已经退出社会舞台的词,曾经多么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现在,二元制的户籍制度也将退出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