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深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6年4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抑郁症:走在阳光下的你,不懂抑郁的黑
□策划/郭跃旗 □执行/晚报首席记者 张 坤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昨天,凯旋路西侧一处城中村,空气中弥漫着城中村独特的味道,一处空间狭小的三层小楼,顶楼一间七八平方米、白天都要开灯的小房间里,住着35岁的贺喜(化名)。

  贺喜来自湖南,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现在的她,早已失去了一个湘妹子特有的神采。在持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几乎没有走出这栋三层建筑,最远的地方,就是楼道最西侧的洗手间。现在的她,蓬头垢面,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最多的时间就是躺在床上,思想却处在风暴之中,一刻也不得安宁,焦虑、抑郁就像魔鬼,时刻折磨着她。

  没到饭点,一个男人就会提着饭盒,悄悄来到贺喜的房间。原来,这个男人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他们在网上相识后,贺喜决定到商丘来投靠病友。

  可以说,贺喜已经失去了她应有的社会功能。可是,贺喜只是中国众多抑郁症患者中的一个。在我们这个国家,约有9000万名患者,正在遭受或轻或重的抑郁症的折磨。

  9000万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其实,众多新型抗抑郁剂的出现,抑郁症早已不是洪水猛兽,绝大多数的患者,在接受系统治疗后,症状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所以,在精神科的范畴,抑郁症被成为“心灵感冒”。

  “神经衰弱了”

  多年以前,贺喜坐在她老家县城重点高中的教室里,踌躇满志。可以说,她从小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小学升初中,语文加数学两个学科共200分,她考了193分。初中升高中,她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升入县城最好的高中。

  那时候,贺喜是老师眼中的“红人”,她永远不会忘,在课堂上,语文老师经常让她站起来,她流利地背完一篇文言文。老师再示意让她坐下,四周,都是同学们羡慕的眼光。

  如果不出意外,贺喜会在高中毕业后,登上这所学校的光荣榜,榜上,她名字的后面,注定是一所金灿灿的重点大学的名字。

  变故发生在她刚升高二的一个晚自习,她正在做数学题时,眼睛突然不能集中在书本上。思想一片混乱,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额头正中也疼痛起来。

  其实,贺喜不知道,“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绪混乱”都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头痛,则是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之一。

  贺喜离开了学校,到一家诊所看病,医生娴熟地给她开了抗生素,一打就是一个星期。在不打针期间,贺喜仍然回到学校,可怎么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了。

  打完一星期的抗生素,贺喜发现并不是感冒,因为症状没有一丝一毫的缓解。贺喜又来到县医院,被医生诊断为“神经衰弱”。医生告诉她,吃点药,放松心情,过一段就好了。

  贺喜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想前进了。她待在课堂上,可是思绪早已不知道跑到哪里,反正她的思想所处的世界,一片黑暗,没有阳光和希望。

  后来,贺喜索性休学了。家人带她到市医院看病,市医院的医生更忙,最后她被诊断为鼻窦炎,拿了一堆药回来,还是毫无效果。

  “像猪一样养着”

  一年的休学期到了,贺喜的病情在放松心情之后,好了一点。可一坐到教室,还是没法学习。父亲狠了狠心,把贺喜送到了省城长沙的医院。那时候,贺喜第一次听到了“抑郁症”这个词。

  300多元一盒的抗抑郁药,只能吃20多天。在那个年代,父亲一个月只能挣200多元钱,家里还有几个孩子。贺喜最终吃了4个多月的抗抑郁药。中间效果很不错,后来病情又有所变化,医生建议她的药量加一倍时,她再也承受不了如此昂贵的医疗费了。

  贺喜的第一次抗抑郁治疗就这样失败了,她只好彻底回到了老家。在离开学校的那天,她站在宿舍楼5楼的窗户前,抑郁、焦虑的情绪折磨着她,几次,她都想跳下去。

  贺喜最终忍住了。其实,抑郁症患者除非到了病情异常严重时,都会寻求自救。她回到家中,从一名天之骄子变成了一名待业青年。

  贺喜没日没夜地在床上躺着,抑郁就像魔鬼,无时无刻都在缠绕着她,让她痛不欲生。其实,她想睡着来躲避。但睡着了,大脑依然一片混乱。醒来更难受。

  可是,贺喜还是愿意睡着,有一段时间,她只是为了生存,才起床吃一点东西。其实时间好像都在睡眠中度过。

  贺喜不知道,跟失眠一样,嗜睡也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

  那时候,父母对这个孩子彻底绝望了。每到饭点,父母会端给她一碗饭,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

  “我想,那时候他们就把我当猪一样养着。”贺喜说。

  “贺喜得了神经病”

  那时候,在乡邻们眼中,贺喜就是得了神经病。特别是有人进入她那凌乱的房间,看到蓬头垢面的她时,乡邻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贺家闺女得了神经病”的说法,在这个小山村里像病毒一样传播。偶尔,贺喜挣扎几番,终于鼓足勇气走出家门时,她会碰到异样的眼光。

  其实,在很多人眼中,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就会把抑郁症跟精神分裂症画上等号。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贺喜决定自救,通过在网上学到的知识,她给自己开了一种药——盐酸多塞平片,10元钱就能买到一瓶的这种药,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抗抑郁药物。然而,服用这种药,要承担比较大的副作用。

  贺喜决定搏一搏。

  贺喜熬过了服药初期的副作用。渐渐地,药效起来了。贺喜决定,离开家乡,到城市中去,换一个生活环境。

  贺喜一边吃药,一边来到城市。她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拼命干了起来,不图挣多少钱,只要融入社会就可以。贺喜甚至成了一名优秀的销售员,销售成绩曾名列公司第一。

  其实,对于不少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大多有着完美主义的人格,很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贺喜还谈了一个男朋友,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有时候,贺喜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然而,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故,让她又回到了原点。男朋友也离开了她,后来,她到商丘投靠一位在网上认识的病友。

  这位病友,有着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他只能给贺喜租一间城中村的房子,经常给她送送饭。

  “心灵感冒”

  “其实她啥都懂,就是抑郁复发了,暂时还不能战胜自己。”贺喜的病友说。

  其实,贺喜的这位病友,在接受完正规治疗后,已经成功地回到了社会,经过努力,有了家庭和事业,甚至生活得有声有色。

  其实,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如果能够接受系统治疗,都能够缓解症状,甚至痊愈。然而,抑郁症在全国的就诊率只有4%左右,90%以上的患者根本没有治疗。主要原因是缺少对抑郁症的认识,对精神科疾病有偏见,认为到精神病院看病是件羞耻的事情。

  在精神科专家的眼中,抑郁症就像得了“心灵感冒”,只要能够接受正规的治疗,基本都能有效地缓解症状,甚至痊愈。目前一些新型的抗抑郁药,副作用小、抗抑郁效果好。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无抽搐电疗”及“心理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

  我们呼吁,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最近情绪异常低落两周以上,甚至出现自杀念头等,请及时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