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厚重商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6年4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岭十八岗”(46)
花园岗(二):睢州“四大望族”之王氏
文/图 马学庆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王绅像
  王氏祠堂

  【阅读提示】

  明清时期,睢州有“汤、王、袁、蒋”四大望族,即以汤斌为首的汤氏家族,以王绅为首的王氏家族,以袁可立为首的袁氏家族和祖孙三翰林的蒋氏家族。“望族”,即有名望的大户人家。这四姓氏在睢州之所以称“望族”,是因不但族人众多,而且人才辈出,学者大儒或官宦众多,并有多人居朝廷要职。

  睢州王氏家族兴起于夏陵村。据《睢州王氏族谱》记载,自先祖王兴于明成化年间自鹿邑王皮溜迁居睢州夏陵,王氏族人在此开始发迹,先后出了举人、进士等几十人,明清时成为一方望族。其中从八世至十四世,知县以上官员近30人,如:明万历山西冀北道副使王逢元,刑部郎中王震生、江西建昌府推官王嘉生,康熙户部左侍郎王绅、江苏按察使王繻、湖南宝庆府知府王组、部车驾司郎中王式谷、汉阳府同知王式淳、江南苏松兵备道按察司副使王澄慧,雍正广西桂林府知府王沛闻等。近代烈士王广业也系本村人。

  王氏家族在夏陵一带兴旺以后,村名也随之改为“王行”,并在村附近高岗上兴建花园形成村落,称之为“王花园”或“花园岗”。睢州王氏家族的兴旺以第十一世王绅祖孙几代为代表,王行及花园村王氏谈起先祖王绅都引以为荣。

  诗书传家:睢州王氏家族开始兴起

  “我们先祖始来公王兴是明朝从鹿邑迁来睢州的,当时他做皮货生意,就在夏陵定居了,至今已经600多年。”69岁的王行村民王国昌指着《睢州王氏族谱》的序言如是告诉笔者。还有村民说,王行村风水好,这里曾是夏朝君王的归宿地,族人或许是沾了夏陵的神气,才出那么多人才和大官。

  其实,睢州王氏的兴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奋斗和努力,最重要的原因是勤俭孝悌,诗礼传家,重视教育。从王兴至六世王宗尧时,宗尧二子王之宾、王之佐皆为附学生(秀才),即此王氏七世开始以学兴家。至八世时,兄王之宾所生子王承泰(即王绅的曾祖父)为岁贡、直隶颍上县学训导,弟王之佐所生子七皆为学廪生、学教或学增生,其中第七子王逢元(字季培)是睢州王氏族第一位中进士者,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成为进士,授行人。转刑部主事,迁户部,再升福建邵武府知府。他在邵武兴学校,劝节义,多惠政。调河间府知府,当时旱荒,他赈济有方,修举废坠,置学田,讲乡约,宽平坦易,士民爱戴。升山西冀北道副使,卒。居家孝友,乡党称之。卒后,归葬故里,清康熙《睢州志·陵墓》:“王副使墓在夏陵。”邵武民众在王逢元离职后建专祠与塑像祭祀他。康熙年间,王逢元的后人经过邵武,拜于祠下,见祠中有大小两尊王逢元塑像。乃与邦人相商请小些塑像归祀于睢州夏陵家庙。王祖恢《浮香阁轶闻绝句》对此事记载曰:“异代专祠愿未违,瓣香立社祀乌衣。重来子姓人争问,奉乞桐乡一像归。”王逢元的著作有《四书印心说录》《诗经题解》。在《归德府志》《睢州志》中有传。

  睢州王氏九世时,有王承泰所生子七皆在儒林:长子王煜为开封府学附生,次子王灿为归德府学附生,三子王炜为归德府学增生,四子王烜(即王绅的祖父,字贞明,号鹿槐)为开封府学增生,五子王辉、六子王燝为睢州学附生,七子王炳为宁陵县学附生。并有王之佐之孙四人亦皆在儒林:王炯、王燠、王耀为归德府学附生,王褶为礼部儒士。家族浓厚的重教学习氛围,相互影响并促使睢州王氏学子皆奋发进取。至第十世时,儒林中亦有王氏族人多名为附生、庠生、岁贡生等,而其中最为显著者为王烜之子王震生和王嘉生,因为二人不但考中了举人,而且先后中了进士。

  王震生(即王绅的父亲),字寅东,号去非。他质厚而敏,与弟王嘉生驰名艺苑。清顺治三年(1646年)中举,顺治九年(1652年)成进士。王嘉生亦以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六年(1649年)先中举人后成进士联登第。兄弟二人所作科举考试中规定的文体“制义”皆为海内传诵,堪比莱阳二宋。始任官职为中书科中书舍人,继而颁诏甘肃,升户部主事,总理通州粮食储备,七州漕粮都集结于此,号称繁巨,神奸巨猾丛窟其中。王震生厘剔积弊,胥吏不得容其私。时值阴雨连绵,闸河冲决,转运延期。王震生亲赴天津,迎剥打囤,不辞辛苦来回往返三个月,使漕舟无滞。转任户部员外郎(从五品),协审旗下事务,躬身尽力,大司农甚为器重他。升刑部郎中(正五品),平反必谨。王震生因身材伟岸、仪表堂堂,在随刑部尚书奏事殿中时,皇上询问他良久,认为可重用。未过多久,却因病致仕归里。他非常简朴,为官三十年,不增田产,不修居所,对家人约束甚严,邻里赞他厚德。其弟王嘉生,中进士后,任建昌府推官(正七品),锐志功名。父逝归里守丧,继而补任建宁。没过多久母亲又逝,归里守丧后不再复补,每日在家以诗文自娱。后祀睢州“名宦祠”。

  官至朝廷:王绅为中坚肇家族昌盛

  睢州王氏十一世肇始着家族的昌盛兴旺,其中以王震生所生三子王绅、王繻、王组为代表,而又以长子王绅为著。王绅,字公垂。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改庶吉士,补工科给事中,升大理少卿,晋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终官户部左侍郎(从二品),为康熙朝名臣。在遇到致命的刑狱大事时常反复详审,务求处理公正得当。他督察筑高堰堤工程时,栉风沐雨数月,工程既节约费用,又提前完工,深受皇帝赏识,升户部侍郎。有盐商请借国库白银2万两,按息付利,便力排众议,坚持不许。奉使浙江祭夏禹王陵,事毕后,地方馈赠一介不受。之后,召集杭州、绍兴两府生徒考试,著《越风略》。归泊苏州,高槎客、顾侠君、张大受诸盛流集于舟次,皆赋诗纪事。苏州诗人张大受序之文并绘图,竹坨先生以八分题其首曰“胥江饮饯”。王祖恢《浮香阁轶闻绝句》对此事记载曰:“使节明裀到越都,采风几日返姑苏。名流投赠归装富,一卷胥江饮饯图。”王绅又奉使遣送山东流民,捐资使车船准备齐备,使逃难者皆得其所。王绅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病卒于京邸户部侍郎任上,归葬睢州故里,清光绪《睢州志·陵墓》:“王侍郎墓:在后台寨南门外里许。”《睢州志》有其传记,并载有其文《尊经阁记》《道存书院记》《新复学田碑记》《筑堤御灾记》《郡守胡父母施粥赈饥全活二万人感德碑记》和《重修睢州志序》。

  王繻,字公符,为王绅二弟,由附生入国学。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职东明知县,累迁江南粮储道。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任江苏按察使(正三品)时,宿州有个秀才,带着妻子儿女在某姓人家教授学生。秀才妻子哥哥的女儿来看望秀才一家,几天以后,秀才的妻子和儿女都中毒死了。秀才过去同他妻子的哥哥有过纠纷,因此怀疑是妻兄的女儿下了毒,于是控告到府中,这个姑娘受不住刑罚,就屈打成招,认了罪。案子就这样审结了,但王繻却对这个案子有怀疑,于是重新提审案犯,他问姑娘道:“学馆中经常来往的是哪些人?”姑娘回答说:“只有一个12岁的孩子罢了!”王繻派人唤来了这个孩子,委婉的启发诱导他,孩子说:“先生鞭打我一下一下,打得又快又重,因此我就把砒霜放到了他们的面中。”这个姑娘的冤情因此得到了解脱。王繻平反冤狱大抵如此,这种“小大之狱,必察之以情”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苏州城门外有一座牌楼,上面写有“民不能忘”,是为纪念以前任江宁巡抚汤文正公汤斌所建的。王繻与汤斌是同乡,老百姓为了赞颂他,也把他的姓名镌刻在汤斌的后面。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皇上南巡,王繻带病迎接。康熙在苏州对宋公说:“朕闻王繻督粮储时甚好。”派遣太医诊断王繻病情,赐药一器,又赐《初寒诗》一幅,再赐“世恩堂”匾额。王繻去世后葬睢州故里,“王臬司墓在何八楼”(清《睢州志·陵墓》)。王绅三弟王组官至湖南宝庆府知府。

  代有人才:睢州王氏后继名人辈出

  睢州王氏在第十二世,更可谓是人才辈出,主要集中在王绅、王繻、王组兄弟三人之子。王绅夫人袁氏,清初知名守令袁赋诚之三女,为睢州明代宦族大司马袁可立曾孙女。“女长适州庠生杨端,次适太学生袁贤,三适壬戍进士兵科掌印给事中王绅,皆先公卒。”(《袁赋诚墓志铭》)王绅有四子:王式谷(进士)、王式似、王式珪、王式壁,都卓有建树,将在下期王氏园林篇里介绍。

  王繻有三子王沛闻、王澄思、王澄慧。王沛闻,字镜津。岁贡生,授温县教谕。历任山东博兴县知县,浙江嘉兴府丞,广西柳州府丞。在博兴,严惩盗贼;在嘉兴,解决回民与卫军纠纷。升知桂林府司铎,着力改变民风士风。州志有传。王澄思,字默亭,康熙五十年(1711年)举人。王澄慧,字勇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官江南苏松兵备道按察司副使。王澄慧在雍正七年(1729年)莅任到沪后即择地在上海邑城大东门内圈地十四余亩、费钱四千缗建造道台公廨。雍正九年(1731年)道台衙门竣工,王澄慧道台曾立碑纪念,文曰:“苏松通都望国,被海带湖,地繁而剧……欲求政成,不亦难乎?”王祖恢《浮香阁轶闻绝句》载有他在江苏任上所遇怪物事。王澄慧长于书法,为清代书法家。州志中收录其文《洛学书院八景记》。王组二子王式淳、王式涣亦皆为举人。

  睢州王氏在第十三世及其以后,族人依旧多举人、进士等,显达者数十人,仍以王绅兄弟三人的后人为主。如王梅(王繻之孙,王澄慧子)为湖北黄梅县知县;王廷宪(王梅长子)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任湖北京山县知县,清代书法家;王廷恒、王廷庆为南阳府教授;王廷勋(王繻曾孙)任浙江杭州府海防同知,王廷熙为福建同安县县丞;王觐光(王绅曾孙)为浙江江山县知县。王懋为湖北归州知州,王梸为福建福宁府通判,王式湛为鄢陵县训导,王检为禹州训导,王楞为兖州学正,王承泰为直隶颍上县训导。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