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流淌的黄河水解了豫东大地之渴。新三义寨引黄工程,这个百利而无一害的“新黄河”才会始终被称作“商丘的生命线”。
从新三义寨流出的黄河水引黄涵闸进入商丘总干渠,然后经过各个渠道的分流,滋养商丘各个“饥渴”的县区。引黄工程中的“引黄南线”经过民权县人和镇、双塔镇,为两个“饥渴”的镇输送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于是,两个曾被水资源问题困扰的镇在黄河水中找到了发展的新机遇。人和镇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收效显著,双塔镇依据土质特点大力发展花生种植,更是创出了花生亩产1600斤的全省最高纪录。
黄河的传奇在人和、双塔被延续。
引黄工程商丘的水上生命线
民权县野岗乡温庄行政村坝窝村,有一条河底宽20米、河口宽50米的河渠,渠中长年累月地淌着已退去黄沙的黄河水。水渠上有座外表沧桑的水闸,闸壁上塑满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口号。水闸名叫坝窝闸,是黄河水进入商丘的第一站。上游是商丘总干渠,直达新三义寨渠首闸。下游为商丘干渠,连接任庄水库。
新三义寨引黄灌溉工程有多条渠道,分别流向开封、商丘、兰考等地。渠首闸下是位于兰考县三义寨乡杨疙瘩村的新三义寨闸三分闸。新三义寨闸三分闸至毛古枢纽段为商丘总干渠。在位于仪封乡毛古村的毛古枢纽,河渠一分为二,分两条渠道通向商丘。东分干渠流向坝窝闸,经商丘干渠流向任庄水库,后连接民权、睢县、宁陵、梁园区、睢阳区、开发区、柘城、虞城、夏邑等9个灌区;另一条河渠为南分干渠,此干渠直达民权,为补源专用渠。
三义寨引黄灌区是1958年兴建的特大型灌区,灌区涉及河南、山东两省的开封、商丘及菏泽3个地区的18个县(市)。1958年8月15日放水蓄灌,引起地下水位普遍升高,导致大面积次生盐碱化,1961年停灌。1992年,河南省政府批准重建三义寨引黄工程。1994年4月9日,新三义寨引黄中线工程试通水成功,黄河故道进一步发挥工程效益。从此,新三义寨引黄工程成为商丘水上生命线。
黄河以南是外黄
人和镇宁车湾村立着一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碑上写着“外黄故城遗址”。这块石碑记录下的,是一段长久以来被湮灭的历史。
人和镇文化站站长程德全介绍,内黄、外黄之分,皆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南为外黄,黄河以内为内黄。外黄在春秋时为宋邑,秦置县,属陈留郡,以别于魏郡内黄,故名外黄。北魏废县,隋复置。唐贞观六年废。
外黄古城遗址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现地表城墙已无迹可寻,城址形制不明,保留一长方形凹坑,东西长120米,南北宽60米,文化层厚约2.5米。遗址内发现汉代窑址一座,采集有绳文、方格文陶片等,对研究中原古代文化和聚落分布极具价值。
这宁车湾村的村名也大有来历。传说孔子周游列国,一天,他乘着车走路过此地,被两个正在堆土垒城的小孩挡了路。赶车人让小孩让路,两个小孩却反问,自古以来只有车躲城的,哪里有城躲车的?孔子听后,就让赶车人把车调过头来。因为是木头车轮子,转弯时在地上还拧了一个坑,从此,这个村子就改名叫“拧车弯”,后来演变成“宁车湾”村。
宁车湾村西约1.5公里处有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子遗址,该遗址为新石器和商代遗址。1974年,考古单位对其进行调查,出土有铜质章、铜镜、五铢钱、彩绘陶器,对研究中原古代文化和聚落分布极具价值。
双塔之地双状元
双塔这一名字来源于一对6楞13层的塔。双塔最初为一村,原属杞县,旧称雍丘。唐朝末年,村北建成总成寺,寺内绘有壁画双浮屠(安葬和尚的灵塔)。宋天圣二年,村里宋庠、宋祁二兄弟同科及第,世称“双状元”。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重修总成寺时,村民以为宋氏二兄弟应了壁画双浮屠之兆,遂建立两座状元塔以示纪念,该村也因此得名为双塔村。新中国成立后,“双塔秋风”曾为杞县八景之一。但到了1970年,双塔被拆,其砖石被用来修建引黄工程。直到2000年,石雕双塔才再次竖立在人们面前。
双塔镇东部有一个叫牛牧岗的村庄,曾是龙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南方人赶着一头拉着金碾子的金牛路过此地时,金牛突然不走了。为赶走金牛,南方人花重金在当地一个菜园订下一根要长够100天的老黄瓜,并约定长到100天时来取。当他在100天来取时,黄瓜已提前被瓜农摘下。原来瓜农忘了上月阴历是29天。当这个南方人用不够100天的黄瓜打金牛时,金牛却一下钻入地下,并形成了一个大土岗。因为地下有金牛,村里人就把村名改为牛牧岗。
双塔镇东北部有一个村叫短岗,传说这个村以前叫陈砦。有一段时间,村里的小孩长到18岁就会突然死亡,大家想了很多办法不管用。后来,村里请了一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看过村里的地形说该村正好处在牛牧岗和岗河村中间,在中间夹着才出现了灾祸。他还说了一个破解之法,就是把村名改为短岗。果然,改名后村里再也没有出现有人突然死亡的情况,于是短岗村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黄河故道孕育新财富
源源不断的黄河水,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为人和镇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双飞种植合作社是该镇现代生态农业的代表,合作社的“猪—沼—菜”、“猪—沼—果”模式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参加合作社的村民收入也明显提高了。
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上,人和镇有着独特的理念——他们以工业的经营理念谋划农业,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生活习俗资源,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了集旅游观光、高效农业、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双塔镇境内有大片大片的荒沙盐碱地,全镇10.1万亩土地是沙质土壤,属民权县五大沙系之一,也是全县最大的沙系。“一场风沙起,遍地一扫光”、“一碗饭、半碗沙”,说的是双塔乡昔日的“风景”。
经过多年的治理,双塔镇不仅一改昔日的风沙盐碱风貌,还根据土质特点发展起了花生种植。“花生迷”张兴隆是双塔镇花生种植业发展的缩影。从2003年起,张兴隆就开始在自己承包的田里搞品种、化肥、技术管理试验,产量逐年提高。2006年冬闲季节,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张兴隆还组织成立了民权县双塔花生协会,试图聚大家才智,让花生质量、产量有质的突破。在张兴隆和花生协会的带领下,双塔镇花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培育出一果多色仁的新品种,产量也不断提高。去年,双塔镇实现了亩产1600斤的新纪录。
(执笔: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贾若晨)
策划:郭文剑
统筹:宋圣英 张浩哲 孙克东
执行:闻 力 秋 影 李艾凌 袁正建 吴 涛 靳文庆
李瑾瑜 傅 青 魏文慧 闫鹏亮美编:苏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