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森
十一 老丧(6)
第三天是陆忠德去世后较隆重的祭日,俗称“过三天”。社火是不能耽误过三天用的。清早,王光明就带着人去了集上的扎彩匠家,付了钱,把八件社火搬了来。
吃过早饭的时候,搬社火的人就到了家,不少村人就来看社火。
八件社火,最豪华的要数“楼子”。楼子是用秫秸和苇竿扎成近两人高的楼架,然后用各色彩纸和图画、纸花进行装饰。大家一看,高高的楼体用粉红纸做底色,前面贴有几幅画着彩色戏剧场面的图画,如《三个女婿拜寿》《五子争孝》《八仙庆寿》等;戏剧人物都是古时打扮、戏剧脸谱,按戏剧的内容摆着各种动作,显出各种不同的表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楼体的四角有独立出来的四根明柱。上头扎的是两层挑角楼房模型,楼角儿高高挑起,角尖儿上都挂着彩色的铃铛;栏杆、走廊摩仿真楼设施,楼门为用彩纸剪成的格子门,从敞开的门口可以看见里面的明柱和隔扇;关着的楼窗为花格窗,窗上头的墙体上有风景画作为装饰;周围的走廊上挂着大红灯笼,灯笼下缀的黄色灯穗儿随风飘摆;有两位老翁身靠拦杆,共同举着一只鸟笼,在逗笼子里的小鸟儿取乐……整个楼子扎得花花绿绿,妙趣横生。人们欣赏着,不住地称赞扎彩匠的好手艺。
欣赏完之后,人们就在大总的指挥下,把灵棚下的祭桌向前挪出一方空隙,小心翼翼地把楼子放在祭桌后面。
大门外的人们则在看另一件大社火——罩子。罩子顾名思义,是起灵时罩在棺材上的,因此罩体比棺材大得多。在传说中,罩子是去世后的老人在阴间的房子。罩子呈长方形,四壁都是用粉红纸糊就,上面有圆形的墙窗,墙窗与墙窗之间也画有戏剧场面;墙体的四角也有用根棍子扎了的墙柱,墙柱的下面是彩纸装饰的墙围;上头是突出的墙檐,再上边是房顶一样的彩扎,房脊中间是一个彩纸做成的大绣球,大绣球上又有一个小绣球,小绣球上又有一个桃子状的尖顶朝上的小球。
看完了罩子,人们都到院里看楼子和其他社火。这时候,被称为“小人子”的“金童玉女”两个纸扎的小人儿已被竖立在灵棚前面的两个角儿上。金童的脑袋是泥胎烧制成的,粉白色胖胖的脸蛋儿,黑黑的头发,笑眯眯的眼睛,高高的鼻子,红红的小嘴儿,十分逼真;穿着蓝色的上衣和橙色的裤子,手里拿着一张白色的纸条儿,上写“金童引路”,表示这是为老人引路出游的男童。玉女的扎制和金童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女孩儿的样子和打扮,手里也拿着一张纸条儿,上写“玉女随身”,表示她是随身侍奉老人的女仆。传说,到埋葬老人那天将它们在老人的坟地里焚烧后,它们就到冥间变成了死者的佣人,任其使唤。
纸扎的一棵摇钱树和一个聚宝盆放在了灵棚前。摇钱树上挂满了金色纸箔和银色纸箔做成的金锞子、银锞子和金元宝、银元宝模型;聚宝盆里是元宝和金银锞子模型。寓意是老人没钱花时就抓住摇钱树摇一摇,金银宝贝就会落满聚宝盆,让老人花不完。
另外,还有一辆纸扎的独轮小车和一个车夫,表示老人要出门就坐在车子上,由车夫推着。
总之,所有社火都表示老人到阴间住的是高楼大厦,有足够花费的金银财宝,还有仆人侍候,生活十分幸福,充分表达了做儿子的对亡父的祝福和愿望。人们看了都说:“这一下老人到阴间光落得享福了!”
唢呐班子也来到了。忙客照护他们吃过了早饭,就给他们在院里摆下一张桌子。他们把喇叭号笛、锣鼓梆钗拿出来,就开始吹奏。高寿的老人病逝称是“福寿全归”,即全福、全寿、全终,是人的一生求而难得的,虽然是丧事,却包含着值得祝贺的“喜”意,因此也叫“喜丧”。传说,丧事上的唢呐是阴间的戏,吹唢呐就是给寿终的老人的魂灵唱戏,在他老人家走时欢送一程。吹奏者就吹奏了几大段戏剧片段。
陆氏族人吃过早饭,就集聚过来,先一起戴孝烧纸行祭,之后就在孝房里和灵棚下各就各位,开始守孝。不大会儿,村邻们就过来行祭了。大总喊一声:“点纸。”唢呐就吹奏起来,鞭炮也响了起来,孝子们就开始哭丧……
村邻们祭过后,就等待亲戚们来祭吊了。“过三天”亲戚行祭不分先后,哪家先来到哪家就先祭。一般情况下,每家亲戚都要备一桌荤供带来,盛供品的篮子里还要放一盘鞭炮,放一定数额的“压供礼”。来到后先在大总的照护下坐在院里简单休息,等待孝子们出来向他们叩头,之后为他们破孝,把供品摆在祭桌上,他们就开始戴孝行祭。(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