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京九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2018年6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载
商丘姓氏探秘
刘秀森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132 杜姓与商丘(1)

  “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杜梨”,传说为神农氏中的一支氏族擅长栽培的树。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便以其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将居住地称为“杜”,其后裔有以杜为姓者,应该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西周时,帝喾的儿子帝尧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被周成王灭掉。周成王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无罪被杀。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

  另据《史记·夏本纪》等史籍记载,夏王朝第四位国王帝相被后羿赶出都城,流落到商丘,想依靠商国夺回政权,后因商国国君不愿满足他的奢侈,又去了濮阳,结果被杀。相的怀着孕的妻子后缗逃到娘家有仍氏,生下了儿子,因希望儿子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为儿子取名少康。少康受到威胁后又逃到有虞氏(现虞城县境内)。少康又称杜康,在虞地发明了秫酒,后来中兴夏朝。杜康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杜氏。

  杜姓不是商丘的源姓,但杜姓人与商丘之缘,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

  唐朝时,大诗人杜甫曾与李白一起畅游梁园,浏览了商丘的平台、孟诸泽、清泠台等许多名胜古迹。李白在商丘娶妻宗氏,其中便有杜甫撮合。杜甫曾和李白、高适(也是大诗人,当时在商丘居住)一起来当时称宋城的商丘城游览,杜甫的《遣怀》诗中有:“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记述了当时商丘城的繁华。

  宋朝时,商丘为南都,称应天府,更为繁华。太子少师杜衍与礼部侍郎王涣、司农卿毕世长、兵部郎中朱贯、驾部郎中冯平俱年八十余,退休后来商丘居住,时称“睢阳五老”。他们用白乐天香山九老故事作五老堂,赋诗唱酬。

  杜衍(978年—1057年)北宋大臣。字世昌,谥正献,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大中祥符元年进士。历仕州郡,以善辨狱闻。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庆历三年任枢密使,次年拜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以太子少师退休,封祁国公。据《商丘县志》记载:“既退,寓南京(睢阳)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如也……是时,同寓者,太原人王涣,官礼部侍郎,年九十;云中人毕世长,官卫尉司农卿,年九十四;始平人冯平,官驾部郎中,年八十七;沛国人朱贯,官兵部郎中,年六十八;各致仕与衍号睢阳五老。结社赋诗,不干时事,人敬之如蓍蔡(神明之意),至绘像以传。(南京知府)钱明逸为序云:‘蹈荣名而保终吉,却贵势而跻遐龄,白首一节,人生所难云。”

  为弘扬其美德和长寿之福,睢阳的画家(宋人)以他们为原型,作《睢阳五老图》。成图时,五老还都健在,他们还分别为图题诗抒怀。杜衍《睢阳五老诗》云:“五人四百有余岁,俱称分曹(将大家分组的意思)与挂冠。天地至仁难补报,林泉幽致许盘桓。花朝月夕随时乐,雪鬓霜髯满座寒。若也睢阳为故事,何妨列向画图看。”

  关于《睢阳五老图》,根据钱明逸《五老图序》写作时间为至和丙申中秋日推算,此图可能绘作于至和三年(1056年),为绢本设色,原为手卷,原五人像后各有七律诗一首,另有欧阳修、晏殊、范仲淹、韩琦、邵雍、文彦博、司马光、程颢、程颐、苏轼、黄庭坚、苏辙等十八人的奉和诗。原诗与和诗均著录于清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一书中。《睢阳五老图》原来还另有五十六家观识和题跋,今在上海博物馆所藏明人尤求《临睢阳五老图》上有宋人蒋灿、谢如晦、钱端礼、王铚、季南寿、谢觌、洪迈、张贵谟、谢彦明、范成大、杨万里、欧阳希逊、洪适、余端礼等;元人程钜夫、段天祐、姚燧、泰石华、柳贯、张翥、赵孟頫、俞焯、马常祖、李祁、虞集、高逊志以及明清人程敏政、吴宽、董其昌、钱谦益等历代名家学者一百二十多人的题跋和观识,成为国宝。

  睢阳五老在商丘城度过了幸福的晚年,也为商丘城增添了不少光彩。《睢阳五老图》在清末民初年间屡经转手,交易频繁,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才由上海流入美国。 (258)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