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商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21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末名臣李汝华(上)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阅读提示】

  李汝华是明末万历年间的名臣、重臣。他官至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明史》评价他通晓事理,勤勉机敏,在朝中不结党不勾结偏袒。在户部做官很久,对于国家财政的盈亏,边防储备的虚实,以及盐业、漕运、屯田、牧业各方面大政方针,都竭尽心力裁度调剂。年成连年歉收,常常主张宽缓怜悯,唯独增加赋税的意见不能尽力坚持,使各方白白耗费,造成内外交相骚扰作乱的局面。按照《明史》记载,李汝华是“睢州人”,但是在很多资料中又将李汝华写作“柘城人”。这种矛盾缘何而起?那种记述更为准确?围绕李汝华出生地这个问题,李树峰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查和学术研究。

  籍贯疑云

  李汝华,字茂夫,《明史》记载其为睢州人,也就是现在的睢县人。2002年,柘城县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时,把李汝华列为柘城县起台镇人。2008年编辑出版《柘城文史博览》时,我没有细考便在《柘城古代历史人物》一章中收录李汝华。后又将此书赠给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存档、传阅。

  到了2010年春天,我应邀参加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年会时认识了睢县文史专家尹传声老师。他当时提出,李汝华应该是睢县人,把其列为柘城人有些欠妥。2012年5月,柘城县志办编辑出版《柘城县志》(1986—2000)时,又在《人物传记》中正式把李汝华记载为柘城县起台镇人。2014年6月,商丘市文史专家、宁陵县县志办主任马学庆又与我谈起睢县城北开发区清理了绰号“勾头老李”的李汝华墓葬。

  于是,李汝华是柘城人还是睢县人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本着学术研究的真实性、科学性、严谨性原则,我对李汝华“到底是哪里人”这个问题进行了持续、细致的研究,并得到一个比较严谨的答案。

  籍贯细考

  《明史·李汝华传》记载:“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从这个记载看,李汝华是睢县人应该是无疑的。为何还会出现睢县人、柘城人两种不同的说法?当时的睢州下辖如今的兰考、宁陵、柘城三县。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说李汝华出生于柘城,那么说李汝华是睢州人或是柘城人都未尝不可。

  不过《柘城县志》(1986—2000)中对李汝华的记载可以推翻上边的这个假设。书中对李汝华籍贯的记载是这样写的:“李汝华,字茂夫,柘城县起台镇人,居官后客居于睢州。”从这个记载来看,李汝华应该是地地道道的柘城人。但遗憾的是,在明、清时期的《柘城县志》中,我们根本查不到对李汝华的记载。这说明至少在明、清时期,柘城县志编纂者没有把李汝华列为柘城人。

  《明史》和地方志中的记载有了不统一的地方。我们要进一步考证李汝华的籍贯,关键要考证他的出生地。如果李汝华出生于柘城起台镇李老家,那么我们可以说他是柘城人,也可以说他是睢州人;如果李汝华出生于睢县,那么我们只能说他是睢县人,最多追溯到祖籍是柘城。到了这个环节,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睢县县城北关外有李汝华墓这个问题了。如果睢县的李汝华墓没有问题,那么从他晚年辞官归乡这个层面来说,李汝华很可能是睢县人。

  为考证李汝华墓问题,我先到了柘城起台镇李老家村,看看这个地方志中记载的李汝华生出地的相关情况。据李老家村村干部孙明敬介绍,在李老家村北一里许,过去有一处豪华墓葬,世传埋葬的是李家祖上的一个大官。墓葬占地10多亩, 坟墓前面石马、石人10多尊,后来都被砸毁烧石灰。在1958年前后,墓葬被挖。由于棺木外有砖头、石灰、黄香作为保护,墓葬完好无损。当时群众打开棺木后发现棺内有半棺液体,墓主人的尸骨浸泡在液体内,尚未腐化,看上去如活人睡着了一样。群众把棺木中的液体放出来后,尸体很快变黑腐化。

  按照孙明敬的说法,当时群众在棺木里面只发现一把扇子,没有发现珍贵的文物。这把扇子被当时的一名大队干部拿走,后不知下落。对于墓主人是谁的问题,孙明敬表示村民都说不清,但村民李国志保存有一块在墓葬附近发现的残碑,上边记载有一些有用的信息。

  李国志保存的这块残碑仅有约60厘米长,约30厘米宽,上面隐约可见“禄大夫太子太保”字样。我们当时断定这石碑是坟前墓碑,原文应该是“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李××之墓”这类文字。如果这块石碑确实是墓碑的话,那从“禄大夫太子太保”的文字出发就不能排除墓主人是李汝华的可能,毕竟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的官职正好符合李汝华。

  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快被新发现推翻。李国志拿出的《李氏家谱》中记载,李汝华墓确实在睢县北关,而李老家村北侧的豪华墓葬中埋葬的是李汝华的叔伯兄弟李汝清。

  李汝清,字澄甫,号秀峰,是李汝华的四叔李伦的三儿子。他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出生于李老家村,靠经商成为一方巨富,为人仗义疏财,建桥修路,为善一方。每遇灾荒,李汝清常为当地百姓及来往行人施茶舍粥救济,造福乡里。后因李汝华之贵,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享年 64岁,死后葬于李老家村北李氏始祖李忠坟前。由此断定,李国志保存的那块残碑上原文应该是“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李汝清之墓”这类文字。

  对李汝华的出生地,1992年版《李氏家谱》编修人、退休教师李国贞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据李国贞介绍:李汝华的祖父李江是李老家李氏三世祖。在李江之前,李家世代都是农民。李江生有四子,长子李轲、次子李仪、三子李仕、四子李伦,都出生于起台镇李老家村。后来,李轲迁居吴庄,李仪迁居起台南街,李仕迁居睢县,李伦留守故土李老家。李仕是李汝华的父亲,字子信,聪明好学。因老师是睢县人,他游学于睢县,20岁补睢县廪生,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河南乡试中名列第九名。此后,李仕客居睢县,先后出任遵化知县、绍兴同知等官职,后以其子汝华之贵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李仕生有三子,长子李汝成,次子李汝华,三子李汝芳。李汝华是在睢县出生,在睢县中举、中进士,后来葬于睢县, 已经是地地道道的睢县人。

  李国贞的说法在《李氏家谱》中也能查到证据。据《李氏家谱·少府公传》记载:“李少府,讳仕,字子信,号韩村。仕居睢州东南起台寺集,父江以上皆农业。”其意是说, 李仕,世代居住在睢州东南起台寺集。也就是说,李汝华的父亲李仕,出生于起台寺集李老家。而在家谱中李汝华的传记《少保公传》中则记载:“少保公姓李氏,名汝华,家睢州郡东。”明确指出李汝华的家在睢州府的东方,即睢县韩村里。如果李汝华的出生地是现在的起台镇李老家村,家谱中的记载则应该是“睢州东南”。另据《李氏家谱·忠义公传》记载:“李梦辰,字元居,先世柘城县人,祖仕始迁居于睢之韩村里。仕举于乡,官绍兴同知,子三:汝成、汝华、汝芳。”意思是说,李汝华长子李梦辰的祖籍是柘城人。从他的祖父李仕开始迁居睢州的韩村里。李仕在睢州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官至绍兴同知。这就很明确地说明他们这支李姓从李仕开始迁居睢县。那么,他的儿孙就不再是柘城人。至今,柘城起台镇李老家村李氏续修《李氏家谱》, 睢县李氏还是极其重要的一支,他们根系一脉,都是李氏始祖李忠之后。

  遗存追踪

  在柘城的实地考察以及发现的文献资料基本可以确认李汝华是睢县人这一说法的可靠性。但是做研究,我们还是应该到睢县进一步调查发现,完善证据链。

  我到睢县后,当地文史专家也表达了李汝华出生于睢县,在睢县中举、中进士,死后葬于睢县,是地地道道睢县人的观点;证实李汝华的墓葬在睢县城北开发区被清理。据睢县文物专家徐永峰讲,李汝华因是朝廷一品大员,所以他们夫妻的合葬墓十分豪华,其位置在睢县县城西北3里许,占地10多亩,坟墓前有宽宽的神道,两侧各有5尊石像生列站两侧,墓门前各有一尊与真人同样大小的石人侍立两侧,把守墓门。墓门中间立着墓碑,墓碑上用正楷雕刻着两行大字,右侧是“巡抚御史提督仓场总督李汝华之墓”,左侧是“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李汝华之墓”,落款为“大明天启四年四月立”。李汝华墓葬右侧是其长子李梦辰的墓葬。

  可惜李汝华墓于1958年被挖,棺木被毁,墓葬中文物被附近居民哄抢,墓志铭被砸,仅留下一块墓志铭盖。迫于形势,睢县李氏后人当时仅将李汝华尸骨在原墓葬中草草掩埋。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睢县一直是黄泛区,黄沙淤积严重,李汝华墓前石像生均已淤积于地下,这才躲过了当年的那场劫难。后来,李汝华墓葬附近发现了多尊石像生,现珍藏于睢县博物馆。2011年,李汝华墓再次遭到意外破坏。原本埋于地下的青石供桌被意外挖出,桌上的青花瓷盘、青花瓷壶被打碎。施工人员及时上报了这一信息,市文物工作队专门派工作人员来清理墓葬。这之后,李汝华后裔将李汝华夫妇的遗骨改葬于别处。

  据徐永峰讲,由于李汝华生在睢县,长在睢县,所以清代《睢州志》对李汝华考中举人、进士的时间记载十分清楚,并在《人物志》中记载有李汝华的传记。除此之外,李汝华在睢县民间还留下很多趣闻轶事,只可惜很多故事已经失传了。《睢州志》中就记载了一个李汝华与当时的兵部尚书袁可立之间的故事。

  李汝华与袁可立同为睢州人,二人私交甚好。明代董其昌在《节寰袁公行状》中写道:“以至通邑差徭驿递之繁累,赋役预征之新规, 皆与大司农李恭敏公斟酌损益,上之两,著为絜令,士民赖之。”袁可立早年因建言触怒万历皇帝,被贬官为民26年。所以,二人同朝为官的时间很短,但这并不妨碍两人之间的友谊。李汝华之子李梦辰、李梦庚与袁可立之子袁枢也是世交好友。后来,袁可立的长孙袁赋诚,娶李汝华孙女为妻。至此,他们两家成为三代世交。

  所以综合柘城、睢县两地的情况,结合《明史》《李氏家谱》中的记载,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1986年—2000年版《柘城县志》中所载“李汝华是柘城县起台镇人,居官后客居于睢州”的说法有误。准确说法应该是李汝华父李仕“是柘城县起台镇人,居官后客居于睢州”;李汝华是睢县人,祖籍在柘城县起台镇李老家。

  ■主讲人

  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续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