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迅速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抗旱浇麦,确保小麦安全壮苗越冬,日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以抗旱浇麦为重点的麦田管理工作。
通知指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抗旱浇麦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08年10月份以来,我市降水量明显偏少,降水量比常年减少86%,导致土壤缺墒严重。目前,全市干旱面积达到504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200万亩。由于旱寒叠加,再加上部分麦田整地质量差,土壤悬空不实,加重了冻害和干旱灾害,部分麦田麦苗发黄,有的地方麦苗枯死,干旱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切实抓好抗旱浇麦是当前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小麦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抗旱浇麦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坚决克服靠天等雨思想,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广大干群,因地因苗制宜,迅速掀起以抗旱浇麦为重点的冬季麦田管理高潮,坚决打好抗旱浇麦、科学浇麦这一仗。
通知强调,要多策并举,强化指导,尽快掀起抗旱浇麦高潮。各县(市、区)要立即启动抗旱应急机制,组织乡(镇)政府和农业、水利等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的抗旱浇麦工作。要充分发动群众挖掘一切水源,利用各种水利设施和抗旱机具,千方百计加快抗旱浇麦进度。引黄灌区各引水口门要全部开启,最大限度地扩大引水量,延伸沟渠,远送多浇;水库灌区要搞好水源调度、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井、渠灌区要组织群众人停机不停,提高灌溉效率。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要动员群众挖掘一切潜力,采取多种形式,尽一切努力减轻旱灾损失。
旱作区要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
各地要迅速组织大批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抗旱浇麦。要因苗、因地、因时制宜,做到科学浇水,防止地面龟裂,出现凌抬,造成麦苗死伤。凡是分蘖节处在干土层中的麦田和整地质量差的麦田,都要立即冬灌。对于受旱严重的苗黄地块,要抓紧浇水,恢复正常生长。要选好浇水时间,注意选在寒潮过后日平均气温在3℃以上的晴天中午前后浇水。在浇水方法上,要尽量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灌,避免田间积水结冰。对于三类苗和已经发黄的田块在抓好浇水的同时,要动员群众及时追施冬季腊肥,通过追施少量速效肥料,增加营养,促进盘根增蘖。要坚持浇水与中耕保墒并重,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对冬灌麦田普遍进行一次中耕,特别是近期浇过水的麦田,必须及时划锄保墒,防止板结。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可开展镇压,或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防寒。
通知要求,要加强领导,搞好服务,确保抗旱浇麦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抗旱浇麦放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首位,当作中心任务来抓。要实行抗旱浇麦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分片包干,层层抓落实,确保抗旱工作取得实效。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强化督促指导,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抗旱用水、用电、用油、机具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近期,市委、市政府将派出抗旱浇麦工作督导组分赴各县(市、区)进行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做到关键措施到位,管理服务到位,为抗旱浇麦搞好各项服务。财政、水利、电力、石油、农机、供销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搞好服务,保障抗旱水源、电力、燃油、机械、资金供应;农业部门要切实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农民科学抗旱浇麦,同时针对小麦苗情,因地制宜,抓好分类管理,促进小麦安全越冬。气象部门要坚守岗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