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秋之实:园区·项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商之都栽梧桐 引来群凤争栖枝
——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综述
本报记者 侯国胜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崔申义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京九、陇海铁路在商丘交会成黄金十字架。
  哈森(商丘)药业公司依托母公司上海现代制药股份公司及上海医工院强大的产品研发为背景,根据市场的需求着手产品的研发,已开发出心脑血管类、抗菌消炎类、治疗糖尿病类等系列50多个品种,使公司生产品种达到150多个。图为哈森(商丘)公司注射剂生产车间。
  龙宇煤化工基地。
  永城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年产10万吨无公害猪肉系列生产线紧张生产。
  阳光铝材生产车间。

  “小燕子”服饰悄然落户,“香雪海”制冷“掷地有声”,金刚石微粉光芒璀璨,“小鸟”电动车开发区巧置“金窝”……投资千万元、五千万元、亿元、十亿元以上的企业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地都来了!一位在商丘投资兴业的客商高兴地说:“作为‘华商之都’的商丘,从官方到民间,从官员到群众,都亲商、爱商,商丘处处都是良好投资环境,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更使商丘的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商机,我为能在商丘投资感到由衷高兴。”

  我市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要求,规划建设了11个产业集聚区,并全部列入省定重点产业集聚区。为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我市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最关键、最核心环节,推进企业和项目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布局。截至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700多家,建成投产企业460多家,涉及化工、铝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十多个产业。

  软硬环境——

  “吸金洼地”的亮丽名片

  为优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软环境, 我市及时研究制定了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工作意见,建立了以政策鼓励为核心的保障机制、以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管理机制、以财政支持为先导的扶助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并强化落实,责任到人。各县(市、区)依据文件精神也制定了配套优惠扶持政策措施,明确规定了企业进入集聚区的程序,建立了财税和减免规费优惠政策兑现落实机制、用地激励和退出机制、政策协调落实机制等,还充分发挥省建设产业集聚区专项资金对产业集聚区和企业技术改造的导向作用,引导吸收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产业集聚区建设。

  打造“零障碍”建设、生产环境。我市严禁各职能部门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除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税收等检查外,停止一切面向企业的检查活动,并严禁各级各部门对企业强制服务收费、集资、摊派和组织达标活动。还集中排查、侦破、严厉打击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各种犯罪行为,对产业集聚区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整治,打造“无干扰”的平安园区。

  提供高效服务平台。我市推行了全程代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等服务措施,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要求主管部门能即时办结的要即时办结,不能即时办结的要在原规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30%时限办结,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软环境是“吸金法宝”,硬环境是“招商利器”,我市一位负责工业集聚区建设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软、硬环境好比一张名片的两面,哪一方面都代表着商丘的形象。”

  为使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科学化、基础设施合理化、标准厂房规模化,我市积极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配套建设供电、供水、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绿化、亮化、美化、洁化工作得以及时实施,为项目入驻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我市10个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面积达153.38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31.81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33.99亿元。

  努力打造“软到位、硬到底”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此,各产业聚集区加快了生产生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想方设法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强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全市除豫东物流园区外,10个产业集聚区均成立了投融资平台,合计注册资本金11.45亿元。今年以来,民权县采取土地置换、社会融资、银行贷款、财政筹资等方式,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亿元。梁园区采取BT模式运作,与江苏天力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合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4亿元,用于道路修建,有效推进了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兼顾——

  本地异地企业交相生辉

  睢阳区重点引进涉及纺织服装、五金机械、木材、食品等加工配套产业,形成了以银河纺织集团为代表的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睢阳区产业集聚区被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授予“河南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称号。

  我市各县(市、区)都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定位发展,引进的产业凸显地域特色,并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配套产业,入驻企业数量和涉及行业不断增加,实现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目的。

  虞城县重点引进涉及钢卷尺、钢带、棉纺、电子、面粉食品等加工配套产业,民权县重点引进以葡萄酒为主的饮品加工业和以制冷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开发区重点引进发展了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化工能源、电子产品和生物制药等为支柱产业的加工行业。各县(市、区)紧紧围绕特色产业有针对性招商引资,补强了现有产业链,扩大提升了现有产业产品的生产能力,拉长工业产业链条,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工业结构,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打造项目建设“新引擎”。我市把强力引进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工业大发展、实现工业新跨越的核心,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从技术、规模、效益等方面入手,全力引进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我市确定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28个,总投资1110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52.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4%。河南煤化永城煤化工基地二期年产40万吨醋酸和20万吨二甲醇、河南煤化商丘千吨级碳纤维、河南民权制冷产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国石油河南石化(商丘)千万吨炼油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国药集团、沃尔玛、香雪海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已经落户商丘。

  承接转移——

  商丘经济雄起新契机

  为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市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大机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行业整合,开展产业链整合及上下游联合,推进企业战略协作,还积极参与全省战略合作行动计划,吸引更多项目和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产业集聚区发展。今年,我市产业集聚区仅投资3亿元以上大项目,就引进十余个。

  为拓宽承接产业转移渠道,我市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深圳市举办的“2009年河南省豫粤产业转移合作共赢洽谈会”、“第七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广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西中小企业博览会”等一系列节会活动。通过宣传推介我市企业产品和项目,提升了我市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力。同时,按照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集群式或链式产业转移,使我市工业发展呈现出空间快速拓展、发展后劲和活力显著增强的发展态势。

  栽下梧桐树,引得群凤来。今年以来,已有172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落户工业集聚区,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36家,产业集聚区日益成为一片“吸金洼地”。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