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态势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广告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1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丘新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极
文/本报记者 马基随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建设起步之年。正当市委、市政府决策者带领全市人民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之际,6月份的一天,从省会郑州传来喜讯:《商丘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省委、省政府的批复。商丘新区,在商丘人民的热议与期待中,成为事实。

  商丘新区建设通过省批复,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商丘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在法律法规层面为商丘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对于我市发展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

  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商丘新区将是我市历史进程中的一把金钥匙。我们把这次战略机遇期转化为黄金发展期,迎来的将是胜利的掌声,一座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不再是梦!

  ▲权威声音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商丘新区规划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对商丘新区规划建设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委书记卢展工要求:商丘新区规划建设要“积极、稳妥、科学”。就是要加快规划建设进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规划程序,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使规划建设成果更加科学。

  省长郭庚茂要求:一是要突出复合型功能区概念,要做到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人居环境与产业的复合,最终形成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极。二是要把城市新区作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搞好新区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投入,新区和产业集聚区要率先实现城市化。三是要强化组团布局、组团发展,城市核心区人口一般要控制在100—150万人,周边发展30—50万人的卫星城,中间用快速交通联接。四是搞好城市水系规划。注重水资源的开发节约利用,保证发展用水,打造宜居环境。五是城市新区必须做到“三规合一”,新区边界最好与行政区规划相衔接。

  市委书记陶明伦在市委常委会上指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商丘新区“三区一基地一中心”的功能定位,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把商丘新区建成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极。一要科学规划。高标准科学编制商丘新区规划,以规划引领新区建设、加快新区发展。要妥善处理好新区与老城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新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交通体系、城市功能定位等关系,切实做到“三规合一”,新区边界要与行政区划相衔接。要研究商丘市空间发展战略,统筹编制新区总体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强化组团布局、组团发展,推进商虞一体化进程,加快虞城组团发展步伐,把石化基地建成商丘的卫星城。二要重点突破。选择6平方公里的新区起步区作为突破重点,开好头、起好步。尽快启动新区起步区的商住中心、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生态居住区区域的规划建设,使新区与古城遥相呼应、交相辉映。按照功能组团、连片开发的要求,加快推进。三要创新机制。加强对新区规划建设的协调管理,新区内现有单位职能不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到有机联系,协调配合。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围绕“三区一基地一中心”建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发展合力。四要集团开发。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动员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商丘新区建设,实施集团开发,决不搞小打小闹的无序开发。结合新区起步区建设,多方筹措资金,统筹兼顾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建设。政府要严格控制土地,对长期闲置土地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置;要严格落实规划,引导生产要素向新区集中,引导投资向新区布局,为新区集团开发建设创造环境。五要加强领导。新区建设事关商丘长远发展,是商丘经济社会新的增长极,必须重点抓、强力抓。要体现在“强、快、高”三个方面,强就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快就是要快节奏,快规划,快投入,快突破,快速实施新区起步区建设;高,就是要高效率,围绕新区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实现高效发展,尽快见成效、出形象。

  ▲建设新区的基础和条件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市域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人口836万人;生产总值达到1140亿元,工业增加值464.5亿元,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化率达到37.8%,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商丘市处于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确定的“两纵两横”经济带中沿陇海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交会区域,在中原经济区密切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商丘市与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亳州市和阜阳市空间距离都在200公里以内,距亚欧大陆桥最东端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不足400公里,既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城市,又是河南省距东部出海口最近的中心城市。二是综合交通体系完善。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和陇海铁路、京九铁路在市区东南部形成“双十字”交叉。随着开工建设郑徐客专、商杭客专和改建商丘机场,商丘将成为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连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为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地区和江苏沿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联系奠定基础。三是城市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商丘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98平方公里,人口近100万,正向特大城市行列迈进。

  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规划建设商丘新区,有利于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产业、生态等功能布局,提高产业、人口等综合承载能力;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与张阁镇、贾寨镇和虞城县城等周边城镇实现组团式集群发展,为加速区域城镇化进程提供支撑;有利于优化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组织,进一步强化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加速区域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构筑在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区的竞争优势。

  ▲商丘新区功能定位

  商丘新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基地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石化基地、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探索农民工进城就业和定居并向市民转变的有效途径;编制实施新区村镇体系规划,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城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提供示范。

  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按照复合城市理念进行开发,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依托产业集聚区、城镇功能区、新农村建设,推动组团式发展,成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三大产业复合,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发挥商丘市联系沿海与中原经济区的门户作用和劳动力、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等沿海地区的合作,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壮大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家具、家电、电子组装等产业,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首要平台和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现代石化基地。重点依托中石油炼化基地建设,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积极推进石化产业向产品精深化、产业延伸化发展,重点发展合成纤维、新型纺织原料等产业,建设现代化的石化基地。

  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依托郑徐客专、商杭客专建设以及商丘机场改建,优化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组织,构建对外联系快捷、通畅、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成为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意义及要求

  意义:《总体方案》指出,商丘新区是商丘市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互动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区域。全面推进商丘新区建设,有利于拓展商丘市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与张阁镇、贾寨镇和虞城县城等周边城镇实现组团式集群发展,强化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构筑在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区的竞争优势。

  《总体方案》要求: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试验、实践示范,实现率先发展,力争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把商丘新区建设成为商丘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石化基地、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体现“三规合一”(新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合一)、功能复合、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的原则,编制新区总体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当前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以商丘经济开发区、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抓紧组织实施相关项目,为《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商丘新区空间范围

  商丘新区在商丘市区东部集中布局,是体现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生态用地。规划空间范围以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和规划建设的商丘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为基础,依托重要交通线适度向外拓展,西以中州路为界,东至梁园区与虞城县行政边界,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北至梁园区双八镇、中州办事处和虞城县古王集乡边界,虞城县贾寨镇纳入新区行政管理范围,远期规划面积约198平方公里(其中贾寨镇面积7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涉及梁园区、睢阳区、商丘经济开发区、虞城县。

  ▲商丘新区管理体制

  商丘新区的规划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和商丘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实施,主要干部任免由市委提名后报省委研究。在体制上,按照组织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商丘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成立商丘新区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作为商丘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按副厅级架构设置。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新区展望

  从近一二十年全国多数城市发展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一座城市的快速发展,与新区的建设密不可分。单纯从影响力来说,承载城市影响力比重最大的,往往就是城市的新区。

  我们可以憧憬,假以时日,几年后的商丘新区必将呈现一个全新视角、一个惊艳传奇:在状如日月连璧般的新区内,一幢幢商住中心、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大楼拔地而起,在188米高的“三商中心”等若干地标性建筑掩映下,与老城区遥相呼应,交相生辉。伴随着生态水系建设的步伐加快,包河、运河、万堤沟等水系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大,城区河水更清、河岸更绿、环境更美。相信,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商丘新区功能完善、经济繁荣、布局合理、宜居宜业,必将成为一张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郁的“商丘名片”,一个天蓝地绿水清宜居的生态之城,一个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一个创新创造、生机无限的活力之城,一个城乡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必将展现在人们面前,屹立在三商大地!

  ▲专家建议

  记者就商丘新区的获批及建设,采访了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经济学教授、管理学博士、城市区域综合发展博士后朱占峰。朱占峰说,根据《商丘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空间范围和新区区情,应该以都市连绵带模式去指导新区未来的规划和建设。

  朱占峰认为,商丘经过撤地设市十几年的精心筹划和高速发展,商虞一体化的蓝图已逐步变成现实。在虞城县贾寨镇规划建设的商丘千万吨级炼油基地显然已成为商虞之间又一个卫星城镇节点。已初具规模的商丘经济开发区、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已成为商虞经济带上的亮点,这都增加了都市连绵带的内涵。双八镇、古王集乡以及商虞之间的诸多乡镇均应按英国规划大师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架构下的卫星城镇去布局,这样在建设初期,既不破坏尚可利用的农用田地,又可在中期建设中整体组合成一个大都市连绵带。商丘新区现有商虞快车道、310国道、商永南线、连霍高速公路商虞段、陇海铁路,以及将要修建的长江路东段、华商大道东段以及南四环,加上虞城西区已建成的一些道路,再考虑到正在规划中的一些道路连线,商虞之间的都市连绵带已具有明显的交通基础优势。这将对人口的集聚产生巨大吸引力。商丘新区内已具雏形的华商工业园、豫东物流产业集聚区内先期建成的物流园区、虞城西区工业集聚区,加上将要建设的石化园区,该都市连绵带内的工业集聚也已具备雄厚的基础条件。未来的商丘,市区、新区、虞城县城将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大都市连绵带。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不做评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