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法治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2013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标杆法庭的推广模式
——虞城县人民法院加强法庭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王 冰 通讯员 陈金华 田元章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近年来,虞城县人民法院大幅提升人民法庭服务便民化、建设标准化、办公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使6个法庭全部达到标准化法庭建设的要求。在近日开展的法庭评查中,该院荣获全市第一名,6个法庭全部被评为红旗法庭。

  加强法庭建设的初衷

  虞城县地处豫、鲁、皖三省交界,县境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农村基层矛盾突出。2010年以前,法庭人员配备不足,办公设施落后,所有的法律文书均要到院机关打字复印,最远的要跑上60多公里,办公信息化对法庭来说遥不可及。

  2010年,虞城县人民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结合地域分布特点,将原来的10个法庭撤并整合为6个,县政府先后无偿提供法庭建设用地40.6亩。

  院党组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将重心下移,制订了“装备到位、经费保障到位、最新的交通及办公用具优先配备到位”的法庭建设三年工作规划,分期、分批投入法庭建设配套资金260多万元。今年,又投入资金50多万元,建成了法院四级专用网。

  随着标准化、信息化法庭相继投入使用,法庭成为该院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沿阵地。两年多来,6个法庭共审理各类案件2036起,一大批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从“搬家法庭”到标杆法庭

  虞城县人民法院城郊法庭辖产业集聚区及城关镇、城郊乡等5个乡(镇)的365个自然村,6名干警年审结案件350余起。但谁能想到,原来的城郊法庭竟是一个没有办公地点、没有办案车辆、没有办公设施的“三无”法庭。他们常年借用房屋办公,曾经5次更换办公地点,被称为“搬家法庭”。

  法庭建设规划出台后,政府无偿为城郊法庭提供建设用地6.2亩,使一座建筑面积751平方米的标准化法庭拔地而起。

  如今的城郊法庭展现的是这样的情景:诉讼指南、风险告知、诉调对接等各种便民举措和网络分布图一目了然;“三同步、两公开”多功能审判庭及电子签章等信息化办公系统一应俱全;温情调解室、廉政寄语牌、文化长廊等处处彰显法庭文化特色;无障碍通道、便民小药箱、打气筒等设施让当事人感受家的温暖……

  从“搬家法庭”到标杆法庭的建设路径,彰显了该院党组的魄力。今年4月至5月,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孙同占先后3次来到城郊法庭调研,5月10日又在该庭召开了由全市基层法院院长参加的法庭观摩现场会,要求全市法院学习“虞城法庭模式”。

  诉调对接 “三员”联动

  诉调对接网格,是虞城县人民法院法庭模式的又一亮点。

  “这是我所在的村庄位置,这是法庭工作联系点的位置,这是村委会诉调对接办公室的位置。”在现场会上,虞城县城郊乡杨老家村村委会主任杨红光指着诉调对接网点分布图,向前来观摩法庭工作的孙同占和全市9个基层法院院长介绍说。

  2011年以来,虞城县人民法院以城郊法庭为样板的6个法庭,逐步推行邀请辖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在全县659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诉调对接网格联系点。法官姓名、电话挂牌上墙,随时回答群众的提问和咨询,形成了常态化的宣传对接网格。基层村干部既是法律的“宣传员”,又是发现问题的“信息员”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三员”联动,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2011年以来,659个诉调对接网格联系点共化解各类纠纷1986起。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