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比起日月潭来也毫不逊色。这次到阿里山游览,尽管那里的秀丽风景让我大饱眼福,但始终有一种“痛”笼罩在心头。
阿里山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七十余公里。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邹族酋长阿巴里曾单身到此打猎,只见这里山清水秀,树木茂盛,各种动物出没其间,使他满载而归。后来,他就常带族人到此处打猎,为感念他便以其名为此地命名。这里群山环绕,山峦叠翠,谷壑纵横,古木参天,既有悬崖峭壁之奇险,又有幽谷飞瀑之秀丽。这里气候温和,即使到了盛夏依然清爽宜人,有人说是全台最理想的避暑胜地。有言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阿里山虽算不上高,但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高山火车的胜景而驰誉全球,被称为阿里山“五奇”,故有“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之美丽”之说。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美丽的阿里山也落入魔掌。1899年初,日本人发现了阿里山桧木原始森林。到了1990年6月,日本政府就派小西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小池三九郎及石田常年等人,对阿里山森林展开调查。据有关资料载,当时阿里山约有三十万株的原始桧木林,从此开启阿里山天然森林资源的滥觞。为了加剧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和掠夺,日本总督府还在阿里山上专门修筑铁路,把砍伐的珍贵木材运回日本和销往国外。日本很多神社与鸟居,就是来自阿里山的巨木红桧。直到二战结束,台湾光复,日本归还台湾给中国,持续了三十多年的滥伐才算结束,但其天然的红桧、扁柏等珍贵树种已被砍伐殆尽。
上阿里山,是乘火车去的。昔日日本人运送木材的火车,如今变成了载运游客观光旅游的交通列车,且成为阿里山之一大奇观。火车速度不快,在山间蜿蜒爬行。坐在火车上,放眼两侧,群峰参峙,林木苍翠,溪水潺潺,不知名的野花在林中竞相开放,散发出淡淡芬芳。这满眼景色尽管如诗如画,但此时的我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心里隐隐作痛,不是个滋味。那一个个遗存的老树茬,像是长在阿里山上的疮疤,前后延伸的火车轨道,好似留下的道道伤痕。这是日本侵略者掠夺我国资源的历史铁证,将永远长在阿里山的记忆里。
只顾想这些,不知不觉火车到了目的地——神木站。我们走下车,沿山路而上,漫山遍岭的树木,高大挺拔,直刺云端,非常雄伟壮观。不多时来到一棵大树旁,听导游阿全讲,这棵树就是台湾著名的红桧,身高近六十米,胸围六米多,需几个人才能合抱。这棵红桧是幸运的。或许当年它长得“丑陋”,不被日本人看好;或许是被日本人遗漏了,死里逃生,才免遭“粉身碎骨”之祸。不然的话,它也早就成为日本强盗的刀下“鬼”。随后,我们又走近一棵奇异有趣的“三代木”。在一墩树根上重复长出祖孙三代的树木,前枯而后荣,这真乃上帝的神奇造化。第一代的树已经枯干,斑驳的身躯横倒在地上,默不作声,年复一年地接受着风雨的侵蚀。但它仍固守在那里,呵护着子孙的成长。在第一代树的身旁,长着的是第二代。看得出它“年事已高”,突显的残根支撑着空壳的树身,一副古朴沧桑的样子。树干上稀疏地长着几个毫无生机的树枝,为日益衰败的躯体输送着来自阳光的营养,和根系汲取的养分一起,延续着这棵二代树木的生命。看样子,二代树很平静,也很知足,因它很好地完成了传承接代。就在二代树的身旁,长着一棵一丈多高的红桧,枝繁叶茂,亭亭玉立,大有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气势。它就是“三代木”中的孙子辈。尽管现在还未成为参天之材,但它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再过数百年、数千年之后,茂盛的红桧森林定会再现阿里山。
在红桧之列,除此之外,还有千年桧、夫妻树、同心木、三兄弟、三姐妹等奇木奇树,风采各异,令人赞叹。另外还有铁杉、扁柏、华山松、台湾杉等树木,青葱挺拔,摇曳多姿,为阿里山增添了不少的魅力,成为阿里山的一大亮点。身临其境,犹如置身于天然氧吧,每个细胞都充满着快乐之感,让人心旷神怡。
阿里山森林如诗似画的美景缓解了心头的伤痛,随着旅游团队 ,游览在阿里山间。当来到一块石碑前时,只见很多人在石碑前照相留影。我正向石碑走去,想看一看立的什么碑,碑上雕刻的什么文字。还没走到跟前,更没看清楚碑上的文字,一位站在碑旁的男青年大声嚷道:“这碑是纪念日本人的碑,与它合个球影!”话音刚落,周围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石碑周围的人很快都离去走开了,那里一时空荡、静寂。我随即转回来,面对散去的人群思考着:这碑恐怕是日本人修的吧。对国人来说,谁还能为日本强盗树碑立传,修铁路掠夺中国资财,还值得修碑纪念?有的人不明真相,出于好奇,把这块石碑作为景点,毫无介意的在此留影;有的人把这块石碑当作教科书,后事不忘前事之师,把那段令人心酸的历史摄入相机镜头里,也铭记在那颗充满仇恨的心里;有的人视石碑为日本人乱砍滥伐的耻辱柱,觉着与它合影那是莫大的耻辱!不管是哪一种人,都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绝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