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了商丘新平葡萄种植有限公司新品种试验基地。走进基地,满眼的葡萄翠绿欲滴,鹅池沸腾,鸡鸭欢歌,好一派丰收的田园景象。一个种植户指着正在修整葡萄枝的人说:“我们的致富带头人!”他就是本文的主人翁,带领虞城县李老家乡任王楼村及周边农民致富的商丘新平葡萄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华。
追梦之始:“我很愿意跟他合作”
在粮食部门工作过,也在商海打拼过的刘新华告诉记者,他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而深厚的感情:“经过20多年的商海拼搏,我深深地感到只有扎根黄土地才能作出大文章。”
2012年底,通过考察,刘新华决定在李老家乡任王楼村租赁土地30亩,成立了商丘新平葡萄种植有限公司,干起了葡萄种植。他的愿望就是把李老家乡甚至全县的葡萄种植搞好,把这里变成一个葡萄王国,最终实现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梦想。
为了带动更多农民种植葡萄,增加收入,他还成立了一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公司统一规划布局、技术指导、产品标准、销售等一系列措施。有了土地还不行,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科技做支撑,才能让土地真正增值。要找就找最专业的科技专家,经过多方考察,他与中国葡萄协会会长晁无疾教授取得联系,80岁的晁无疾教授6次来到刘新华的葡萄园,手把手地指导刘新华修剪葡萄。晁无疾教授说:“我很愿意跟他合作。我到过很多葡萄种植园,也跟很多人合作过,但像刘新华这样真正干事创业、爱钻研的人很少,所以我愿意把我最新研究成果投放到他的葡萄种植园。”
目前,商丘新平葡萄种植有限公司合作社社员已达50多户,种植面积100多亩,即将产生的经济效益最低可达200余万元。
追梦之中:“风险留给我,效益留给种植户”
“风险留给我,效益留给种植户。”这是刘新华刚到这里创业时给种植户和周边村民的一个掷地有声的承诺。
为了降低社员们的种植风险,每次引进葡萄新品种时,刘新华都会在自己的公司里进行对比种植实验,让社员自己挑选所喜爱的品种,使农民的效益得到最大化。为了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刘新华还给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免费提供葡萄树苗,提供技术指导,承担销售等问题。
要想把葡萄园做大做强,必须有高端技术支撑和优良品种做基础,做到示范在园内,效益在园外。2013年底,在农业院校的技术支持下,刘新华筹建了豫东葡萄新品种研究所,实施葡萄新品种繁育对比试验,为此他又租了20亩土地,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联动智能温室。引进的新品种先在试验园区对其生长习性、土壤结构、品质、酸甜度等进行温室内外对比种植实验,而后把可以在当地生长、适应性强、产值高、品质好、酸甜适中的品种签约给种植户种植。第一批引进的20多个品种中,经过科学的试验种植之后,被保留并免费签约给种植户的只有黑吧拉多、红吧拉多、阳光玫瑰等几个品种,仅此实验,刘新华就损失30余万元。
除了请专家进园指导之外,刘新华每月还为种植户开展集中技术培训,他动情地说:“要想让葡萄园有带动力,让老百姓认可,就要以高技术、好品种、好人才来寻求发展之路,吸引一部分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上,从而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圆致富之梦。”
梦圆时刻:“农民富了,我就富了”
“农民富了,我就富了。”这是刘新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在葡萄园里,记者看到在正忙碌的不只是社员,还有周边村的一些村民,他们每到农闲时都会到这里打工,帮助管理葡萄。“俺的工资一天50块钱,也没有很重的活,家里农忙就干自家的活,闲的时候就来这里帮忙管理葡萄。”一位前来打工的唐楼村村民一边熟练地干活一边对记者说。
虞城县李老家乡唐楼村村委主任张建民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发展种植葡萄以来,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除了发展种植户50多户外,还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土地通过流转以后,农民农闲时可以到葡萄园打工,一天50元,一个月1000多元,这就等于农民的额外收入,而且不耽误他们自家的农活,农民当然乐意干。
为了确保园区产品新鲜,实现延时销售,他投资333万元建成了一座容量1200吨的全智能自动控温的蔬菜水果保鲜库。刘新华站在保鲜库门口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自豪地说:“这座保鲜库不仅能满足自用还能向周边蔬菜水果种植户提供冷藏和保鲜。”为了保证葡萄的品质,刘新华一直严格要求社员使用有机肥种植,同时采用避雨种植模式,降低社员投资成本,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葡萄。
站在智能温室大棚前,刘新华豪情满怀地说:“我决心让更多的优良葡萄在虞城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硕果,帮助更多的农民圆致富梦,这也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农民富了,我就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