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1版:夏邑县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6年1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辉煌“十二五”
社会经济同飞跃
文/图 本报记者 韩 丰 通讯员 尚 伟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冬日和谐大道。
  返乡到县产业集聚区务工的打工妹越来越多。
  华鹏集团千台织布机成为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织布厂。

  核心提示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夏邑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紧紧围绕富民强县中心任务和“两高一低一提升”的发展目标,坚持“持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控风险,惠民生,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腊八刚过,夏邑县郭店乡王刘庄农村淘宝服务站内暖意融融,村民们正围着“掌柜”张慧丽,询问花生油哪个品牌好,电磁炉哪个品牌耐用,羽绒服哪个款式好看……淘宝订购年货忙得不亦乐乎。张慧丽刚下好订单,又忙着电话通知大家来取之前订购的年货。“村里淘宝网店就是好,才3天就到货了。”村民成应堂拿着刚收到的新包裹,高兴地向大家介绍。

  去年年底,夏邑县委、县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万村千乡”农村村淘项目,经过近两个月的招聘培训,最终在全县确定了66个村级农村淘宝代理商,去年12月28日,位于夏邑县商务中心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夏邑服务中心的挂牌,引导群众改变了购物方式,开创了夏邑县农村村淘的新时代。

  记者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夏邑服务中心了解到,全县66个农村淘宝终端平均每天下订单2000余件,夏邑县知名纺织服装、长寿食品、打火机等当地特色产品通过无形的网线走向全国各地。在实现网上销售的同时,更多的农民认识到村淘的优势和便利,从集贸市场上买东西转向“网上购物”,尤其是随着春节的临近,网购年货更是成了夏邑农村的新时尚。

  这是夏邑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突出亮点——创业大潮中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时期特别是近两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催生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夏邑县决战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引擎。

  求真务实 科学发展

  2011年4月23日,夏邑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讨论通过《夏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夏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民营富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夏邑。

  五年来,全县上下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把握“持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坚持以四项重点带全局,以“五区”建设求突破,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94.9亿元,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3亿元,增长15.8%,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亿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8649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8元,增长9.6%,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72亿元,年均增速2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5.56亿元、171.37亿元和63.57亿元,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247.5%、125.0%、6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865元、7778元,较“十一五”末增加了7621元和3407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转型升级 奋力跨越

  一直在外打工的夏邑县火店镇青年农民胡娟娟看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希望。当她听说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落户夏邑的消息后,激动地一夜未眠,辞去在沿海高薪的工作,毅然返乡,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合伙人。在帮乡邻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同时,把乡亲们加工的宫灯、中国结、旗穗等传统手工艺品网上叫卖,从而实现自己创业的梦想,体现人生价值。

  胡娟娟的想法和做法代表着夏邑新一代创业者。面对经济下行新常态,夏邑着力转变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动力,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走上了平稳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十二五”期间,夏邑发展引擎持续增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科学发展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持续提升。截至2014年年底三次产业比例已由“十一五”末的34.2:36.5:29.3调整为27.2:39.3:33.5,实现了“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跨越。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纺织服装业快速崛起,实现纺纱190万锭、织布10万吨、服装加工1亿件(套)生产能力。打造百亿纺织产业集群,引进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培育“富太太”家纺、天女花沙线、倔老头等多个自主品牌。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并得到批复,规划面积新增8平方公里,达到19.4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与“商务中心区”建设同步推进,传统商贸物流项目与新兴电商业态竞相发展。

  城乡统筹 有序推进

  “十二五”期间,夏邑统筹发展县城中心城区、重点镇和新农村。2015年夏邑县府路西延东扩、人民路升级改造、强弱电入地、图书馆等30个城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征地拆迁面积30余万平方米,拆迁面积居全市前列。其中,县府路西延工程完成拆迁面积20余万平方米,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县府路东扩完成拆迁面积4.1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3.1万平方米;商务中心区拆迁4.7万平方米。文化馆已完成规划设计,图书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全年新铺供热管网1.8公里,新增供暖用户600余户9万平方米;新建燃气管网2.6公里,新增用户2300余户;铺设主干供水管网4.4公里、排水管网6.2公里;孔祖大道、县府路等路段弱电入地工程全部完工;继续实施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实施了街头造园、水边造园(运河两岸)、广场造园、小区造园 “四造园”活动,精心打造了孔雀园等7个市民休闲娱乐园,县直105个单位共同参与实施了5条道路和4处广场景点绿化提升工程。实施了城区广场景点亮化工程12处,安装各类亮化灯具1万余套,运河音乐喷泉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夏邑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修编工作,被列为全省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试点;全县参与“美丽商丘·整洁村镇”行政村592个,占全县总数的81.2%,新建垃圾填埋场22个,高标准文化活动广场18个,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16个,精品街24条,培育特色产业8个,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改善人居环境现场会在该县召开。车站镇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太平镇太平西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省8个之一、全市唯一。在全市第一、二季度“美丽商丘·整洁村镇”观摩活动中,夏邑均取得全市第一名,并代表商丘市参加全省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考核验收。

  美丽乡村我的家,村庄不比县城差。漫步在夏邑县王集乡集西村宽阔的主街“集美大道”上,两侧的白色墙体上正在刷写着红色标语,路旁整齐的绿色垃圾箱,统一规范的广告牌匾,四季长青的大叶女贞,大型综合便民超市,50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广场——使人恍若置身城市街头,流连忘返。

  改革开放 激发活力

  河南大洋纱线董事长钱瑞平告诉记者,“我们一期16万锭从项目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00天时间,刷新了国内同行业的建厂速度,打造了‘超张家港速度’。企业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夏邑县委、县政府为企业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征地不与群众接触,办证不与职能部门接触,全身心的抓项目建设投产。”

  “十二五”期间,夏邑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基本完成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职能转变,取消、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了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活力。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深化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水电气暖等资源型产品价格,取消了收费管理资格证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理顺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体制,推进了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商事、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开放招商取得积极成效,2015年围绕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全县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工业项目10个),温州汽配园、远东织造、人民路升级改造等项目落户县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0.5亿元,占市定目标任务的107.7% ;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350万美元,占市定目标任务的101.5%;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126万美元,占市定目标任务的106%。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活力明显激发。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5775户,达到39894户,同比增长27%,总量居全市第一。

  改善民生 惠及百姓

  “十二五”期间,夏邑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加快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开放成果。建立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年办理生源地信用贷款2983人2409万元;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新增就业851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目标以内。扎实开展农村低保和殡葬管理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年发放救助资金1.2亿元。全年争取安居工程中央补助资金6117万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219套、分配1600套,发放廉租补贴1790户213万元。养老保险改革扎实推进,确保了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积极探索建立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2015年,新建标准化幼儿园13所,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88所,7名学子考入北大、清华。卫生事业全面加强,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参合群众104.83万人,参合率99.5%;城乡完成有线电视数字转换4800余户。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购置安装健身器材。火店镇文化产业园区辐射周边6万多人从事工艺产品生产,实现出口创汇2000多万元。认真开展贫困人员慰问和金秋助学活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被授予“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