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6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都为邻 乐舞之源
——试述宁陵葛天文化的价值内涵与传承弘扬
白 鹏 马学庆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宁陵县素有“乐都”之称,这主要源于上古时期的《葛天氏之乐》以及由此形成的葛天文化。葛天文化,是宁陵文化的代表符号,数千年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至今,宁陵仍有历史久远的葛天氏陵、葛国都城,以及自古传承至今的丰富多彩的葛天文化民俗。同时,这里还是中华葛姓的发源地和寻根问祖地。2006年,葛天文化资源被评为商丘十大历史文化资源之一。2010年3月,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葛天文化之乡”。

  葛天文化也是商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记·殷本纪》载:“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孟子·滕文公下》载:“汤居亳,与葛为邻。”宁陵古葛国的认定,对“汤始居亳”在商丘南亳的认定有重要价值。

  一、葛天文化的重要价值

  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宁陵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即有人文始祖葛天氏在此拓荒创业、繁衍生息。清康熙三十二年《宁陵县志·地理志·沿革》:“宁陵世传以为葛地,唐虞以前属豫州。”《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北魏张辑注:“葛天氏,三皇时君号也。”葛天氏与女娲氏(睢县)、燧人氏(睢阳区)、朱襄氏(柘城)、栗陆氏(夏邑)一起构成商丘灿烂的上古文明。

  中国音乐、舞蹈、戏剧的重要源头。葛天文化以《吕氏春秋·古乐》所载《葛天氏之乐》为核心:“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中国音乐史、舞蹈史、戏剧史均依此乐作为源头。

  中国建筑、纺织、体育的重要源头。葛天氏发明用葛藤搭建葛天穹庐,发明用葛织布,发明用葛编织葛鞋,发明以体操养生保健祛除风湿病痛(详见马学庆、赵峰《中国葛天文化之乡·河南宁陵》)。

  中华葛姓的重要源头。葛天文化是根文化,葛天氏是葛、葛伯、诸葛三姓的始祖,宁陵县是三姓氏的祖源地。《风俗通》记载:“葛,古葛天氏之裔。”《百家姓姓氏溯源》:“葛姓源于葛天氏。”

  先商文明的重要源头。葛天文化与商文化血脉袭承,葛天部族与商族都以玄鸟为图腾,属同一族系。文献所载时代最早的“玄鸟”为《葛天氏之乐》,其结构正与《商颂》五篇的叙事结构相似:“一曰那,二曰烈祖,三曰玄鸟,四曰长发,五曰殷武。”依此我们可知葛天氏部族系玄鸟氏族系,以玄鸟为图腾。葛天氏后,有少昊氏部族中的玄鸟氏:“我高祖少皥挚之立也,……玄鸟氏,司分者也。”(《左传·昭公十七年》)后世玄鸟氏赢姓、子姓、偃姓三分支皆以少昊为远祖。再后,有《诗经·商颂》和《史记》中“玄鸟生商” (《殷本纪》)和“玄鸟孕秦”(《秦本纪》)的记载。由此可知,葛天氏是史载最早的玄鸟氏部落,是商部族、秦部族和徐夷的先祖。

  商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葛天文化是商都“以葛定亳”的重要历史依据,商汤革命第一枪自“葛伯仇饷”伐葛肇始。夏、商、周时期,葛国存在1460年。赢姓葛国与远古葛天氏同属东夷玄鸟氏族系,一脉相承,地望相因,在今宁陵一带。晋代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其先葛天氏,盖古之有天下者也,后降为列国,因以为姓焉。”何光岳《秦赵源流史》:“葛国,最早起源于上古葛天氏,《姓考》谓:‘黄帝支庶,封于葛’,即指伯益之后赢姓之葛国,与秦同祖,春秋时为鲁所并。其后裔有葛氏、诸葛氏、葛伯氏诸氏。”夏末,“商汤革命”首先伐夏之方国葛国,其理由是葛伯不祀。关于商汤伐葛伯事,《史记·殷本纪》载:“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孟子·滕文公下》载:“汤居亳,与葛为邻。”

  二、葛天文化的核心元素

  史前古葛地区的东夷葛天氏部落和先秦葛国所创造的文化的总称,谓之“葛天文化”。广义的葛天文化则指人类肇始至今葛地的人们所共同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称。下面阐述狭义的葛天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八部分:

  1.乐舞文化。葛天氏带领族人创制有史记载的中国首部乐舞《葛天氏之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源头。

  2.建筑文化。发明葛天穹庐,使人类从地下穴居开始到地上居住葛庐,具有划时代意义。

  3.纺织文化。发明以葛织布、编制草鞋,从此人类告别了靠兽皮树叶遮体御寒、赤脚走路的历史。

  4.养生文化。远古水灾频繁,因潮湿人多关节不利,葛天乐舞通过运动祛除风湿,养生健体,是最早的体育雏形。

  5.农耕文化。“遂草木、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先进的原始农业、畜牧业开启人类文明之源。

  6.图腾文化。玄鸟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和祭祀礼制的具体体现,见证了玄鸟氏族系的繁衍分支。

  7.姓氏文化。葛天氏肇始葛、葛伯、诸葛三姓氏之源。

  8.古都文化。葛国都城是古代方国重要的都城之一,与商都文化相互依存。

  三、葛天文化的文明传承

  1.音乐传承:在宁陵一带传承的主要有西汉梁国的《睢阳曲》和明代的《小儿语》。民俗学者车锡伦认为,明代思想家吕坤的《演小儿语》是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第一部儿歌专集。至今民间器乐有唢呐曲、豫东鼓乐、道教的管子曲等,以及口哨(泥哨哨)、螺号化石、陶埙等出土文物。

  2.舞蹈传承:宁陵至今仍保存着10余种传承远古的舞蹈,如小车舞、挑花篮、二鬼摔跤、姜公背婆、大头和尚戏柳翠、花鼓、扑蝶等;民间大型舞队有鬼会、高跷会、竹马灯会、戏连会等;宗教祭祀舞蹈有挑经挑、婆媳进香、清皮吼、抬辇;稀有民间舞蹈有肘歌、鹬蚌舞,都蕴藏着至为厚重的民俗和葛天文化的内涵。

  3.戏曲传承:宁陵一带地方戏曲有豫剧“豫东调”、四平调、柳琴戏、坠子书等。

  4.建筑传承:至20世纪80年代,宁陵乃至豫东民居仍有地窨子、瓜庵子等。

  5.纺织传承:汉代前后,葛地妇女有织锦、刺绣的传统,邻县襄邑称为锦绣襄邑。汉代至新中国成立后,宁陵一带多用织布机织布,而且有纺花的传统,盛产粗格格布。

  6.编织传承:从葛藤编织到白蜡条编织,宁陵民众有编条筐、箩斗、簸箕、针线筐、笆斗的传统手工技艺,并远销美国、日本、韩国。

  7.体育传承:从葛天氏之乐的原始体操,到三国武将典韦,古葛地从古至今有锻炼习武风习。20世纪90年代,宁陵县被定为河南省武术基地县,有“武术之乡”之美誉。

  8.民俗传承:祭祀传承主要表现在丧葬、祈雨、禳灾、鬼节、蜡祭、破台等方面。如丧葬可用大量的纸扎,人死后有噙口钱、蒙脸纸、披麻戴孝、送路、圆坟等。中原婚俗活化石“大搬亲”在县南一带流行。

  9.姓氏传承:至今宁陵县仍有葛姓原住民。

  10.古都传承:至今宁陵仍有葛花葛藤、葛天氏陵(宁陵县文物保护单位)、葛城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童饷堌堆(商丘市文物保护单位)、葛天祠堂遗址、葛伯屯古村落等。

  四、葛天文化的弘扬发展

  1.成立组织。2005年7月,成立葛天文化研究会。2010年3月30日,中国民协正式下文授予宁陵县成立“中国葛天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5月,宁陵县葛天文化研究会荣获“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化愚公先进单位”,刘振海、马学庆和葛芳洲荣获“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文化愚公”称号。

  2.学术研究。2007年4月,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大学、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葛天文化与吕坤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宁陵县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华书局、复旦大学的52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40多篇。编著出版了《古葛探源》、《中国葛天文化之乡·河南宁陵》、《葛天文化与吕坤思想论文集》专题研究书籍。

  3.修复遗迹。自2005年以来,宁陵县共投入120多万元,用于葛天氏陵、葛城遗址、童饷堌堆的遗迹保护。如修复陵冢、铺设神道、增建石雕、牌坊、绿化陵园四周环境。

  4.文物保护。成立文物保护小组,依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和相关地方性法规,划定保护范围,专人看护。

  5.加强宣传。由中国琴会会长吴钊谱曲、北京舞蹈学院仝天浩编舞的《葛天氏之乐》在省市大型活动中多次演出;宁陵电视台拍摄电视纪录片《人文始祖葛天氏》、《回望葛伯国》4集;商丘电视台拍摄《古葛沧桑》电视专题片;建立中国葛天文化网(www.getianwenhua.com)。

  6.品牌打造。2007年4月,52名专家学者深入宁陵考察,在“中国·宁陵葛天文化研讨会”上一致认为,远古时期葛天氏部落在宁陵一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音乐、舞蹈、建筑、纺织、体育的重要肇始地,葛、葛伯、诸葛三姓起源地,至今遗存众多。2010年4月,中国民协授予宁陵县“中国葛天文化之乡”称号,成为宁陵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盛事壮举和文化品牌。

  7.艺术节会。举办两届“中国·宁陵葛天文化艺术节”。

  8.文化设施。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先后建设了葛天公园、葛天大剧院、葛天文化广场、葛天大道、葛天中学等基础设施。

  9.产业园区。(1)以点带面。融葛天文化、梨文化、酒文化、长寿文化为一体,打造宁陵“歌舞之源、酒都梨乡、长寿福地”品牌。(2)以特兴产。兴建葛天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万顷生态梨园为依托,发展影视动漫、音乐产业、舞蹈产业、互联网+产业,举办乐舞、戏曲、养生、民俗、酒文化等高端论坛,发展壮大刘腾龙笔庄、白蜡条杆工艺、特色美食等一大批文化产业,建立文化创意领域的“艺术高地”和“人才高地”,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助力。(3)以文促经。通过葛天生态乡村游、葛天古韵乐舞展演,积极实施旅游商贸战略,大力实施招商推介、项目洽谈。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