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记者在睢阳区包公庙乡采访。一位干部说,你采访我们的“乡贤”朱宋德吧,他身上的故事多着哩!
“乡贤”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朱宋德,是睢阳区包公庙乡朱娄村人,群众称他为“乡贤”,不是没有道理。村民这样评价他: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多年来,朱宋德坚守自己身为一名中共党员的精神家园,热心服务群众,全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处处为别人着想,事事关心身边的人。
几十年如一日,朱宋德以孝立家,与人为善,悉心照顾107岁的母亲46年。母亲朱赵氏60岁时,因高血压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是他用执著与坚持、勤劳与善良,把照顾母亲的责任担在自己身上,从最细微处入手尽心尽责侍奉母亲,一年四季按老人的饮食规律做饭。他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健康是我最大的福气。他爱人余秀英,40岁时,患脾肿大,摘脾手术后,医生说他爱人最多活不过一年,然而就是在他的悉心照顾下,老伴又活了33年,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父亲朱明成,50多岁时身体不好,体弱多病,朱宋德耐心细心照料,使父亲活到了93岁。朱宋德的点点滴滴,全村人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他们说:朱宋德就是过去的“乡贤”,是我们全村人尊老爱幼的典范。
近年来,外出打工的人多起来,留在家务农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朱宋德关心这些老人的生产生活,主动帮他们拉土、盖房、浇水、收庄稼等。对于实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五保户,他积极帮他们申请政府、社会救助。夏秋两季收获季节,他首先想到的是孤寡老人、单身户,坚持每天走村串组,到孤寡老人、单身户困难群众家中帮助抢收。
这些年村里建新房的人家越来越多,每次看到有人家在修房子,他都会主动上门帮忙做小工。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他总是第一个到。他还经常慷慨解囊,从自己并不宽裕的家中拿钱,借给村民先用。他的热心,他的善心,常常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几十年来,朱宋德一直主持着全村的红白事,谁家有红白喜事,他总是先放下家中的活,前去帮忙、操心,从不收分文报酬。他看到如今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很严重,就给村里的领导建议,移风易俗,提倡丧事简办,婚事新办,注重新内涵、新风尚。在他的倡议下,全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纠正了婚丧事大操大办问题,提倡文明节俭办事。全村规定:白事每人一碗饭,不买祭品,减少纸礼等,平均一个丧事减少花费3000元左右,减轻了农民负担。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是能帮助身边的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在今后我有限的生命里,我依然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自己身边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让大家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一位七十多岁老党员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