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源于网络词汇,是指那些不论何时何地都拿着手机不停摆弄的人们。如今,“低头族”出现了低龄化的倾向,令家长为之担忧。在公共场所,我们常会听到稚嫩的声音叫着:“爸爸、妈妈,我要玩手机!”
李娟的儿子今年3岁,最近一段时间她非常烦恼,原因是儿子越来越爱玩手机。儿子每次一见到她,不再像从前那样第一时间搂住她,而是跑去翻她的包,看她的手机在哪儿。“这太可怕了,如果孩子从小就变成‘低头族’,那长大不是更让人担心?再说孩子的眼睛也受不了啊!”李娟无奈地告诉记者。
“每天放学完成作业以后,他就会拿着iPad,开始玩游戏。第二天上学,就可以和同学们讨论游戏心得了。”高女士告诉记者,儿子阳阳刚读小学一年级,却已经喜欢上摆弄电子产品,玩起来还相当熟练,而且拿起来就不愿意放下。
上周未,记者见到阳阳时,他正坐在沙发上,手拿iPad聚精会神地玩着游戏。记者坐在他旁边试着和他聊天,聊天的同时,阳阳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屏幕,但明显能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对父母的不满。“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常常带我到公园和其他小朋友玩,可是自从上一年级后,他们就很少带我出去了。在家呆着多无聊,爸爸妈妈都是各忙各的,也没时间陪我,我现在喜欢玩游戏,这比出去玩有意思多啦。”阳阳边玩边说。
“听到儿子这样说,我心里感到非常内疚。以后我们一定要多陪陪他。”阳阳妈妈高女士告诉记者。
对于小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现象,市民看法不一,市民赵女士认为不可取,应该让孩子多出去玩,多交朋友,而不是窝在家里玩电子产品。
而80后的园园认为,一些游戏设计还是很益智的,适合小孩玩,而且同龄的孩子都在玩,也可以成为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只要不让小孩太沉迷其中就行。”
记者近日采访多名家长后发现,不少孩子在2岁左右就开始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中,有不少家长称在哄孩子玩耍或者吃饭时使用过手机、平板电脑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顾月霞说,孩子长时间玩电子产品,除了对身体方面会有影响外,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不利。在人与人的交流中,除了信息交流外,还有情感的交流,孩子在玩电子产品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单纯接收电子产品冷冰冰的信息传递。而且孩子认知能力不足,对电子产品传来的大量信息没有筛选能力,容易给孩子看待事物、明辨是非带来影响。
顾月霞建议,年轻的家长在孩子初涉电子产品时,就要给他们制定一些规则,如使用的时间、范围等。对于已经习惯于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家长不应简单粗暴地阻止,也要制定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合理安排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父母最好多陪孩子玩,和孩子一起做些互动类游戏,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