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壹周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7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烩面进课堂和京剧进课本同样让人欣慰
焦风光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熬汤、和面、甩面、煮面……这些场景不是出现在饭店,而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近日,郑州市73中学开设的课程“郑州烩面”引起了学生浓厚兴趣,同学们每次上课都不愿意下课,“逼迫”授课老师拖堂。(4月7日《河南商报》)

  继京剧《红灯记》等唱词入选语文教材后,教育部决定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的举措曾引发热议,实践证明,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拥护。烩面“甩”进课堂和京剧“唱”进课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打破了传统课堂以一本教科书为主导,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倡导将园艺、木工、纺织、烹调、缝纫等知识引进课堂。试想,枯燥的“名词解释”和“勾股定理”之后,让学生唱一腔“包龙图打座在开封府”,或者吃上一碗自己做的烩面,未免不是一种教育的尝试和探索。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提案之一是《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参与和体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使基础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又克服了传统教育“高分低能”的弊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烩面课是我每周最期待的课程”道出了学生的心声,期待着更多的“羊肉泡馍课”、“过桥米线课”、“小笼蒸包课”能走进课堂,让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代代传承,让多彩课堂点缀美好人生。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