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睢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8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哈密瓜儿甜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杜传忠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10月30日是睢县老关张村脱贫产业哈密瓜即将采摘的日子,忙碌在瓜田里的村民脸上挂着的笑,像哈密瓜一样甜。

  在大棚里忙碌了三个多月的贫困户韩冬梅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这片瓜棚倾注了她的血汗,更寄托了她脱贫致富的希望。

  老关张村是2016年脱贫出列的贫困村,位于城乡接合部,村民脱贫增收的方法就是进城务工或出外打工,方法单一,持续性不强。贫困户韩冬梅就是典型例子,韩冬梅夫妇原在南方沿海城市打工,潮湿的居住生活条件,紧张的工作节奏,让她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两个手指关节变形,治病花光了她多年的积蓄,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她只得回家。

  韩冬梅致贫原因虽是个例,但近几年村里外出返乡的并不少,一方面在外颠沛流离,眷恋家乡;另一方面蓬勃兴起的农村产业成了他们创业的热望;再者,贫困村脱贫需要一个固定的产业做支撑,才能保持脱贫成效的持续性。最高人民法院在睢县挂职的政府副县长贾毅与驻村第一书记王留波对老关张村村情分析和发展谋划不谋而合。

  为了给群众寻找到一个可持续的脱贫产业,2017年4月,贾毅、王留波带着村委会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先后来到了陕西华阴考察黄花菜种植项目,10月份,他们又到河北沧州万源枣树种植基地考察,决定引进冬枣新品种早脆王。这年冬季他们试栽了80余亩,但因缺乏管理技术枣树成活率不高。

  王留波寻找产业发展的步子并没有停下来,随后,又有河南天畅农业生态、河南翼遥观光农业、上海黑马会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到该村,多数是有投资意向,但有来无回。

  今年5月,凤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到老关张村考察。他们看中了老关张村的区位优势,看中了这里无污染的良化溶质土壤,决定把凤彩农业在山东推广试种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奶奶家”哈密瓜、西红柿、“红宝石”草莓落户老关张村。

  经过协商该公司提供种苗、菌肥、种植技术,并以不低于2元一斤的价格回收产品,这种保值式的种植模式很受群众欢迎。

  为了尽快促成项目实施,城关镇政府先期垫付农民土地出让金,利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购置了大棚设施。

  7月,16棚“奶奶家”哈密瓜、1棚西红柿、4棚“红宝石”草莓,正式入苗栽种。

  为尽快让农民掌握种植技术,他们开办了农民夜校,把公司技术总监请到课堂上,把瓜棚当作教学课堂。

  为让更多农民成为种植能手,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后备军,他们选拔部分有意愿返乡创业的知识青年,入选村农村科技人才库。30岁在外创业返乡的杜丁成功入选。他说,这次入选到果蔬产业基地锻炼学习,不仅学到知识,掌握了技术,关键是与农业专家的接触开阔了视野,坚定了扎根农村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城关镇党委书记李红星说:“老关张村农果蔬产业增收项目是镇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获得分红股金,务工增加收入,企业获得相应利润,剩余的全归村集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高了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下一步,我们要筹划第二批果蔬产业项目,把关张所有土地全部纳入项目区内。我们还要把全镇的土地整合起来,复制关张的种植模式,建设集果蔬种植、踏青观光、餐饮采摘为一体的综合经济体,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