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两会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9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建共享天蓝地净水美的人居环境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司鹤欣 刘玉宁 崔坤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倡导“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农村环境”。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大事、要事、实事、好事,是农村目前最急需、最关切、最直接的问题,也是与会代表委员关心关注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并详细列出了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这是政府对农村综合环境治理重视的结果。”拿着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乔茂勤说,近年来,国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把环境治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农村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结合农村环境实际,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作安排抓好落实,切实改变农村环境,乔茂勤建议:要抓住关键问题集中力量整治,突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重点做到“三清两改一提升”;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垃圾、臭水、土地污染,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制,建立乡镇垃圾转运场或填埋场,每个村庄配备一定数量的保洁员,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处理;要突出重点,分阶段对农村环境进行集中清理、重点提升和巩固完善;要创新机制,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筹集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努力、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投入长效机制;要加强宣传,强化群众的参与意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只有从内而外地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工作环境,帮助农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从根本上建设更加美丽的乡村,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和生活,才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做到城乡共进、互补双赢。”市政协委员王守涛说。

  对此,他建议:应提高宣传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因地制宜,调动本乡本土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去积极劳动;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将环卫保洁纳入日常管理,建设农村地区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打造干净、整洁并各具特色的宜居村庄,同时抓好社会治安、安全用电、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回乡生活、创业;建设一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如卫生室、文化广场、体育场、公共卫生间、图书室、放映室等,方便农村群众的生活和娱乐。

  “建设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要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直接关系村民生活的问题。”在今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朱冠奎关注的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他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带来了干净整齐的村庄环境,也带来了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干劲。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朱冠奎建议,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建设干净整洁乡村。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收集、转运、处理机制,推进农村垃圾生态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致力改善生态环境,抓好村容村貌整治,促进乡村文明建设。重点清理村街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清理破旧房屋和路障。加强村庄绿化,大力开展村边、宅边、水边、路边“四边”绿化,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统筹规划村庄建设的选材用料、建筑样式、墙面颜色等,村庄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和公共活动空间合理设置路灯。依法规范农村建房,建设宜居美丽乡村。加强农村建房管理,严格控制宅基地的面积标准,清理整治农村违规建房,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全面实施碧水工程,确保农村水环境安全。着力改善农村水条件,防治农村水灾害,治理农村水环境,加强水资源保护。

  “推行河(湖)长制两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项治理活动,我市水环境的改善大家有目共睹,但农村河湖、坑塘水体污染,脏、乱、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市人大代表孙秀丽说,农村生活污水特别是乡镇驻地生活污水多为通过污水管网直接排入河湖,少数乡镇已建成的小型污水处理站也多处于“晒太阳”状态,没有真正发挥效益。

  孙秀丽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推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正视农村污水管网短时间内难以覆盖这一现状,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安装运营成本低、稳定性高、远程控制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将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治理后的尾水排放与灌溉设施建设有机结合,把尾水引入农田进行灌溉,既可减少污染物排放,又可节约水资源。同时,要大力宣传保护农村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生活污水改造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