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宁陵·柘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9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蒜产业富了阳驿人
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屈效东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这3亩大蒜除了种田成本还有近万元的纯收入,俺种大蒜富起来了!”前日,宁陵县阳驿乡袁庄村的郑传海把新出的大蒜以1.5元的价格卖掉共得款14475元,他高兴地说。

  沙河、洮河从阳驿乡穿过,大部都是沙质土,很适宜大蒜种植。近5年来,该乡种大蒜在1万亩左右。

  大蒜一卖蒜苔,二卖蒜头,虽是播种和收获程序麻烦,可当地农民很愿种植它。大蒜在整个生产期很少生病虫害,不需要喷洒农药,所以人们就喜吃这绿色食品。

  近年来,阳驿乡高度重视这绿色产业,在大蒜集中种植的袁庄、潘集、郑路徐、郭杨范和苗岗村成立起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倡导农民种植大蒜优良品种,早熟品种。

  发展之路,创新先行。各村合作社还通过在网上、报纸上发表大蒜种植信息、销售信息、价格信息,吸引本地和外地客商在蒜苔采摘、大蒜收获时节来阳驿收货走货,把大蒜产业推升为大蒜经济,使种蒜人、收蒜人、帮扶种蒜收蒜人都能获得大蒜供产销的收入。

  “阳驿乡46个农资供应门市部,处处供应大蒜种子、大蒜专用肥、塑料薄膜、收蒜的铲子、剪刀、小锄、装蒜的编织袋等物品。”袁庄村大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郑先来说。

  潘集村大蒜种植合作社宁序涛介绍,在阳驿乡夏初的物交会上,不少人也在街头支摊卖上述物品。因此,阳驿乡大蒜产业、大蒜经济十分繁荣。

  该乡大蒜的连年种植,还产生一代中介人和经纪人,在阳驿集上就有16家收蒜门店。

  这些有经济头脑的人,每年都跑上跑下、跑里跑外地为大蒜找市场、签合同,把本地的优质大蒜销外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些人的出现,也为推动 本乡的大蒜产业、大蒜经济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该乡的大蒜年年有销路,家家能招财进宝,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