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权·睢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2019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享了共产党的福”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陆 曦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8月14日,秋风送爽,记者来到睢杞战役的核心要地龙王店,如今的睢县蓼堤镇罗阳村,见到了出生于1949年的老人闫传升。

  70年来,他与共和国同龄,与共和国同行。“我们享了共产党的福,才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交谈中,闫传升老人声音洪亮,记者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激动。

  由于家庭困难,闫传升9岁才上小学。那时候家里没有钟表,不知道时间,每天早上天蒙蒙亮时,就起床去上学了。天气热时,教室里满是苍蝇和尘土;天气冷时,教室四面透风,冻坏手脚是常有的事。晚上在家,点着煤油灯复习功课,离得远看不清楚书本上的字,离得近又怕烧着头发……

  1964年,小学毕业后,闫传升在生产队干了两年的农活。1966年,郑州电器厂来村里招工,他为了家庭生计报名去务工,这一干就是15年。1981年,那时候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里的农活没人干,家家户户还要缴公粮,加上老婆孩子都在家,闫传升便回到了县里。

  1984年,他去了离家不远的榆厢供销社上班。随着政策放宽、市场搞活,供销社是当时最热闹的地方,柜台上的商品开始变得品种丰富,但主要还是供应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顾客购买商品时不光要用钱,还要用各种票,买布用布票,买粮食用粮票。那个年代没有计算机,也没有手机,售货员算账全靠算盘。

  1988年,闫传升回到了自己家所在的蓼堤镇上的供销社上班,他清楚地记得,那时镇上盖了一座“大楼”——振兴商场“大楼”,其实也就两层楼,十几个柜台。 自供销社改制后,供销社也开始打破铁饭碗,代之而起的是市场开放,各种超市、专业商店(铺)沿街林立。

  闫传升回忆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供销社保障全国人民的衣食住行,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如今,农民也不用缴公粮了,种田还有补贴,那时候的往事也成了一段珍贵的回忆。

  2009年,闫传升退休。接下来,他又经历了国家快速繁荣发展的十个年头。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色电视机;两轮摩托车换成了电动四轮小轿车;老式手机换成了老年智能语音手机……说起村里变化最大的事,闫传升竖起了大拇指。自从脱贫攻坚工作队来到这儿,村里的土路被修成了水泥路,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以前坑塘里成堆的垃圾被清理干净,村容村貌变美了;道路两边装上了明亮的路灯,村民晚上出门心里亮堂堂的。

  走在村里的“致富路”上,看着村内繁华的商业街,闫传升心里感慨万分:“我觉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科技发展一天比一天先进,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