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朝初年,归德古城正东三里之遥,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名叫东刘庄。村子不大,稀稀拉拉住着二十来户人家。村外,大片大片的紫花树围村环绕。
村东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这条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河水四季常清、源源不断。
就在这年的夏天、倾盆瀑雨整整下了一天一夜。村前村后沟满濠平。村东小河里的水渐渐暴长、浮到两岸、汹涌澎湃,浪花层层。急流的洪水一直流向东南。田野里积水成河,一片汪洋。
在这时从西北的水面上飘来一尊木头神像。急流洪水浪打漩涡,那神像被水冲的滚滚打转时时漂浮、时时被水吞没,神和人都是同样时运不济、步步遭难。河岸上几十双眼睛,远远地望着被水征服的那尊木神像。
眼看神像就要漂到大伙的眼前,猛然间从人群里闪出一位花甲老人。这老头姓刘,名叫刘老七,是村上的长辈人。
刘老七少年时,父母双亡,是个孤苦伶仃的苦人。他十四岁跟叔叔到南海划船,以捕鱼为生,在海上学了一身好水性,在水下能睁眼、能换气;在水上,会八步蹬空法,脚点水皮不湿鞋底,又麻利、又利索。刘老七心想:神仙遭难如同己人。
说时迟、那时快,他“嗖”的一声跳进水里,双手抱住那尊神像,左拦右摆跟洪水搏斗,攒足十分力气,单手把神像抱在怀里,游到了岸上。他甩去身上的短衣,给神像擦去脸上的积水和污泥。这时,刘老七乐了,笑的合不住嘴,他双手扶住神像的肩膀,仔细地端详着神像那副威严的面容:嗬!原来是二爷关公啊!面红赤枣、单凤眼、卧蚕眉。这一切的一切,使他不由得回忆起一件往事:一场恶梦浮现在脑海里……
前几天的一个深液,他做了一个不祥的梦,梦见发了大水。水势汹汹,好像是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海阔无边、白浪滔天,水面上,漂来了一只大船,船上站满了一船难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此时,水面上划出一道红光,神像打一道立闪,直立在水面之上。而后,红光消失,水面上站立一人,身高过丈、膀阔三停、细腰乍臂、双肩抱拢,面红赤枣、单凤眼、卧蚕眉,颌下一团黑须迎风飘摆,大红中衣、外披黄袍,左手握着一口偃月宝刀,刀把过丈,粉底锻靴、红绸锻扎腰,精神百倍、立于水面。他看到难民性命难保,一斜身子钻下水去,快如飘风、疾如电闪,单手托住大船闪出海岸。
霎时,哪有什么汪洋大海,是一片百花齐放的美好乐园。难民跪下给红脸大汉行礼,那汉子站在船前只是微笑不肯作声。他把刀把一晃在地上写了一个“关”字,一闪身无影无踪了。
刘老七正在回忆昨晚的梦境,喜鹊的叫声划破长空,打乱了他的思路。睁眼看时,自己的双手仍扶在“关公”神像的肩膀上。
村上的男女众人,越过浮桥来到小河的东岸,都为刘老七乐的合不上嘴。大家点草为香、聚土为炉,给“关公”行叩拜大礼。刘老七带领大家回村上拉来木料,运来麦草。又缝一块老蓝布,打上木桩,围上芦席,给关二爷搭一间临时小庙。把这尊“关公”木神像请入庙内。
太阳平西。晚霞染红了浅蓝的天边,渐渐映红了村东小河的流水。大伙越过浮桥,踏着泥水的大路向村里走,在晚霞的余辉下路上留下一条长长的人影……
当晚刘老七坐在屋里,脑海里辗转不定心事重重。他心想:用柴草和木棍搭起临时小庙,受不了狂风暴雨的吹打,这不是给关二爷雪上加霜吗?
他一晚上没有合眼,决定单人独己远走他乡,化缘求钱,重建关公庙宇,给千秋万代留下光荣的传统。
三年如一日,他走了七州八府一百零三县。求来纹银三百两,铜钱六十串。回到自己的家乡,他召开同族爷门商量议事,并请来能工巧匠,备好砖瓦动土施工。
一个多月时间后,三间“关公庙”胜利竣工啦。重塑金身,把那尊木头关公像请回宝座,披上红袍、摆上香案。全村人跪倒在地,行了叩拜大礼。一万头的火鞭火花齐鸣,村东关公庙前一片欢腾。
刘老七挥挥手,压住人们的喜悦心情。咧着他那张大嘴巴,语重心长地说:“刘家同族的爷们,这关公庙本是刘家建,我看起名就叫刘关帝庙吧。”
大家听他说的有理,一致赞同。从此,刘关帝庙的名字就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