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丘青年张全喜:
把散落的古城记忆精心收藏
本报记者 白 鹏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在商丘古城北关长大的张全喜,从小就受到古城文化的熏陶,热爱上了收藏。虽然刚刚32岁,涉足收藏已经十几年了,俨然成为商丘收藏界一个年轻的“老行家”。因为热爱,更是文化传承的担当,他爱上了收藏,立志要把散落的古城记忆精心收藏。

  家里就像小型博物馆

  家住睢阳区古宋街道办事处方圆社区的张全喜,是个年轻的收藏爱好者。近日,记者在古宋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陈玉江的陪同下来到张全喜家采访。

  走进他家,就像是走进了一家小型博物馆,屋里屋外都是藏品。屋外是水缸、磨盘、石槽、石磙、盆景等;走进屋里,藏品更为丰富,涉及根雕、旧书报、古家具、瓷器、玉器、烟标、伟人像章等数千件。张全喜的屋内陈设也很有特色,就像一个展览馆。客厅里的沙发是淘来的一张罗汉床,两把交椅,可以折叠,上面缠有棕绳,坐上去非常舒服。茶几更是别具一格,一个长约2米的大石槽,槽里有水,水里游鱼数尾,上覆一块玻璃。博物架,花架,连同卧室里的架子床都是他的收藏品。他笑着说,这些家俱最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多是晚清时期的。

  每件藏品都在讲述一段历史

  张全喜家有个房间,专门是用于收藏的。几个高高的博物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藏品。其中,有清朝架子床上精美的木雕,有厚厚的一摞报刊杂志,有瓷器、玉器、烟标、传人像章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每一件藏品都是一种文化,讲述一段历史,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他拿出一张发黄的报纸,记者看到这是1987年2月商丘地直工会的一张光荣榜,当时几乎商丘所有的单位都能找到。还有很多张烟标,看上去很是亲切。有“体育”“美术”“黄河”“莲花女”“陇海”等,多是商丘曾经流行的香烟,现在市场上都没有了。张全喜拿起一个精美的木雕说,这是晚清架子床前脸的木雕,内容是麒麟送子。是他前几年骑电动车下乡时,在古城南一个乡镇农户家淘到的。他指着一个脊兽说,这是明代的物品,做工精细,非常威严,是寺庙屋脊上的饰品。

  收藏要喜欢还靠悟性

  谈起收藏,张全喜讲起来是头头是道。他说,他是在古城城墙根下长大的,受古城文化的影响,他从小就爱上的收藏。少年时,跟着古城收藏界的几位老师学习,签定藏品,学习知识。这些年来,只要有空,他就会开着三轮车下乡转转,经常会淘到自己喜欢的老物件。日积月累,他就收藏了数千件物品。家里放不下,他放在室外;还是放不下,他就在郊区专门租个仓库存放。记者了解到,张全喜还喜欢制作根雕、盆景。他指着客厅里的一个根雕说,这是他的处女作,取名华根,寓意为中华民族上下一心。

  张全喜说,收藏家是杂家,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收藏要喜欢,还要靠悟性。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张全喜经常给自己“充电”,学习收藏知识,到外地学习交流。今后有条件了,张全喜打算能够开一家民俗文化展览馆,让更多的人来参观,了解、传承商丘的历史文化,把散落的古城记忆展示给更多的人。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