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毁家纾难 戎马战场
1938年5月20日,即徐州沦陷的翌日,日寇飞机已开始向睢县城里掷炸弹,国民党县长逃之夭夭,富户商贾四处逃匿,机关学校停工散伙,整个城里出现一片混乱景象。
郭景尧在姜朗山家,同城里的其他党员一道,由张辑五主持召开了会议后,开始准备把预先已动员的先进分子组成武装拉出去。日寇已占领东关的5月31日晚上,他对20多个青年说:“敌人可能已打到东关,咱们准备行动吧!”然后带着他们出了县城和其他队伍会合,开始了武装抗日的戎马生涯。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睢县抗日武装成立不久,就和杞县的抗日武装会合,组成了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三支队”。郭景尧任三支队副官主任,分管支队后勤供给工作。
这支队伍,大多是才放下锄把、镰刀的农民和一些热情的教员、学生,少有人习惯军队生活,同时也缺乏军事经验,因此纪律比较松散。有几句歌谣是描写当时抗日游击队情景的:“抗日游击队,吃干馍,喝凉水,到夜晚,衣服当作破棉被。”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干馍、蒜瓣,甚至凉水都是群众给的。
1938年7月,“三支队”准备打贾洼。常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这军家名言,对我初建的抗日武装来说,由于条件的限制,是不许刻板抄袭的。当战士们在长途行军后,行将作战而干粮已尽。正饥渴难忍之时,郭景尧同志不怕炎热,身穿紫花布汗褂,敝着怀,头戴破草帽,满头是汗,气喘嘘嘘地用小土车把馍菜给同志们送来了。
是年秋季,部队要渡过黄泛区,到西华扶沟交界处同彭雪枫将军带的部队合编,以便创建抗日敌后根据地。黄水一望无际,淹没了许多田园、村庄,部队一行30多支木船,一天走了18里。
为了解决当时部队给养问题,郭景尧毁家纾难,在部队给养紧缺的时候,一次次地从家里拉粮来解决。粮食吃完了,就卖土地,不长时间,他的那一份家产就被他卖完了。
1938年10月初,郭景尧所在的“三支队”在西华和彭雪枫将军所带的武装汇编,番号为新四军游击支队,不久改为新四军游击第六支队,简称“六支队”。司令部为了发挥他的艺术才能,分他到政治宣传科工作,任宣传干事、宣传部长。新四军游击支队为了到敌后去发动群众抗击日寇,进行东征。行军途中,郭景尧担一罐子白灰、一罐子红土,随地写标语、画漫画。每到一个驻地,他都召集群众开会宣传。
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后,原“三支队”的发祥地睢杞太抗日游击区就和主力部队隔离。为及时取得联系,势必在隔离的敌占区建立联络站,郭景尧在东征途中以一个长期做地下工作的老党员的眼光,预先在已安置的有些联络站内留下他经常习作的《雄鸡报晓图》。所以,以后新四军游击第六支队往睢杞太派干部时,只要被郭景尧知道,他就胸有把握地说:“你见了我的《雄鸡报晓图》就住下,不见千万要走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