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智能引领制造 创新赋能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本报融媒体记者 翟华伟

  我市突出创新引领,持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河南健锋帽业有限公司电脑绣花机车间。

  河南省中联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万平方米浮法玻璃深加工生产线。

  河南瀚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悬浮剂生产车间。

  生产一线机器轰鸣、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产业园区日新月异……行走在商丘大地,能时刻感触到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能处处感受到产业项目引领发展的浓厚气息。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一组工信数据鼓舞人心:今年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居全省第4位;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较上半年前移2个位次;1—7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3.3%,居全省第2位,高于省定目标23.3个百分点。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高质量,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为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坚持服务为本,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提能力转作风,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同时统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工程,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快速恢复、稳定向好的良好态势。

  A 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而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实施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紧紧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突出创新引领,夯实基础支撑,加快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核心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治理能力、数字生态体系“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打造全省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市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快速发展新阶段。

  数字强市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为牵总,相继制定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区块链发展重点任务、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等系列文件,推进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年度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梳理形成了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4个清单,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制订印发了《商丘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网络安全、软件产业等新兴数字产业,全方位打造数字强市。筹划卫星应用及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梁园区北航星空创新园累计招商培育数据加工企业28家,其中围绕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加工企业24家,GIS地理信息数据加工企业4家,累计孵化、培育企业37家。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6956个,5G网络实现乡镇以上和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全市5G终端用户达到336.7万户,5G用户占比达到43.3%,居全省第3位。“全光网城市”全面升级,千兆光网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全市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8680G。区域性数据中心集群初具规模。初步建成市大数据中心、移动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联通核心网数据云仓、电信边缘云节点4个大型数据中心。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积极筹划睢县打造中国鞋都“蟹立方”工业互联网平台。

  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持续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在全省智能制造工作考核评比中,我市位居全省第6位。今年,我市创建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16家,数量居全省第4位。新增上云企业1015家,上云企业累计达到8704家,总数居全省第5位;51个项目列入2022年省5G项目库,项目个数、投资额度均位居全省第1位。睢县加快推进制鞋机器人智能线应用,加快从“中原鞋都”迈向“中国鞋都”。

  数字产业化规模快速壮大。目前,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7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60.5亿元。

  B 服务为本机制保障,“万人助万企”成效显现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发展,也是服务大局。“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市坚持服务为本,强化机制保障,着力落实政策、解决问题、破解瓶颈、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获得感逐步提升,活动成效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良好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2445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5163家企业;今年以来,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1025条,解决问题1010条,解决率98.5%。

  落实惠企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工业经济稳运行促增长工作的通知》,通过6个方面17项具体措施,更大力度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防风险守底线。全力支持企业满负荷生产,一季度为59家企业申请满负荷生产资金700万元,二季度为74家企业申请奖励资金1150万元。积极落实留抵退税政策,截至7月底,共为2055户次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5.56亿元,退税规模位居全省第5位。

  聚焦“八个深化”,赋能创新发展。围绕技术改造投资、企业上市、数字赋能等八个方面,推进活动走深走实。今年以来,新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新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4家,数量居全省第6位。实施技改提升专项活动,1—7月份,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1.6%,高于省定目标41.6个百分点。全市共有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20家,其中惠丰钻石已于7月18日在北交所成功上市。

  线上线下结合,闭环解决难题。充分运用“万人助万企”线上服务平台功能,搭起“政企连心桥”,为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共注册企业超2.1万家,实现了一二三产全覆盖。针对企业线上反映诉求,成立了融资、用地、用工、环保四个工作专班,采取个性问题个性解决,共性问题政策性解决。实施“人才+项目”的人才引进机制,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累计帮助企业招录普工30476人、技术工人和科研人员2451人;为104家企业解决用地3480亩,为191家企业解决土地、规划等手续问题;充分调动驻商金融机构积极性,累计为436家企业解决融资贷款162.4亿元。

  常态化开展活动,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每月12日“企业服务日”、15日企业家大讲堂活动不间断,争创企业“金牌服务员”,培育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在市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和引领推动下,市县乡三级助企干部深入包联企业,宣传贯彻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难点痛点堵点,提振发展信心。开展12次“企业服务日”活动、8次企业家座谈会和重点问题协调会,解决了一批困扰企业的难题,切实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举办12期企业家大讲堂,培训4813人次,提升了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致力产业发展,推动项目建设。坚持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周调度,形成了“提出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反馈效果”的推进机制。今年以来,共召开5次推进会,解决各类问题59个,推进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503.3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35个,总投资360.4亿元。

  同时,我市各部门、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助力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2.5万户,居全省第3位。

  C 提升能力锻造作风,为工业经济增势赋能

  提升能力锻造作风,最终要落实在干事创业上。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活动主题,紧扣实施“十大战略”“十项重点任务”,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数字化转型、换道领跑战略,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落实产业倍增计划,以重点工作推进检验能力作风建设成效。

  积极实施工业“发动机计划”,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实施工业“发动机计划”,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工作方案》《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创建新兴工业城市实施方案》等12个政策措施,为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保障。市政府印发了《商丘市酒业振兴实施方案》《商丘市药业振兴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酒业、药业振兴工作专班。积极争取省工信厅对创建新兴工业城市、承接产业转移、重大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更多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产业转移承载力、产业集群支撑力、产业链条融合力、科技创新引领力。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定,换道领跑战略稳步实施。食品、纺织服装制鞋、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传统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未来产业正在布局。今年1—7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22%、27.8%、40.2%,增速均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商丘市确定为全省未来产业重点布局的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生命健康产业基地,是全省唯一一个同时布局这两大未来产业的地市。“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沿新材料未来产业先导区”被认定为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奋进新征程,彰显新风采。全市工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提升能力,锻造实干作风,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工程,积极抓好稳定工业运行、优化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深化企业服务,为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图片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