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厚重商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7年8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泽十二水”系列之七:“上善若水孟诸泽”(6)
微子盟周私孟诸
文/图 马学庆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微子祠

  在商朝末期,有三位被孔子称为“殷末三仁”的朝中重臣:微子、箕子和比干。比干敢于进谏却被商纣王帝辛挖心,箕子出走半岛则建立了箕子朝鲜,还有国破投降、建立宋国的微子。《论语·微子》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宋国有微子墓、微子祠(今睢阳区青岗寺村)、箕子墓(今曹县南),还有明清时期商丘古城内的三仁街,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古迹》:“三仁街:在旧城内微子庙前。”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通过对史料的甄别,对商末帝辛与武王姬发征战那段历史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譬如帝辛执政的环境、历史地位,当然还有对“殷末三仁”的评价。尤其是对宋国开国国君微子,在《论语·微子》《尚书·微子》《史记·宋微子世家》强调其任贤的同时,其他著述亦有了他是“叛徒”“汉奸”“里通外国”的评价。其中证据之一,就是他和周王朝的共头山之盟约,而此盟约的内容之一就是将孟诸泽及其周围大片的土地作为微子的封国领土。尚且不论微子的功过是非,但就在盟誓里面提出孟诸之地,即可看出孟诸泽在商朝时期的影响力。

  共头山盟誓的“宜私孟诸”之疑

  商朝,孟诸泽作为其龙兴之地,备受重视与推崇。即使到了商末,仍被对殷商虎视眈眈的周人所看重,武王姬发伐纣之前这块地盘竟被作为反商的一项政治交换条件写进了共头山盟约。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诚廉》载:“武王继位……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而与之盟。曰:‘世为长侯,守殷长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于共头之下,皆以一归。”

  这段史料记述的是武王继位后,为了联合反叛纣王志士,阴谋离间殷之贵族,先与商朝的胶鬲立下盟誓答应灭商为其加官进爵,又派保召公去共头山(今河南辉县境内)会见微子启,与之立下盟誓共同反叛纣王:“成功之后,微子世代为诸侯之长,继承掌管殷商的祭祀之礼,奉守桑林之乐,并同意把孟诸泽作为私人封地。”备好文辞相同的三份盟书,把牲血涂在盟书上,一份埋在共头山下,双方各持一份而归。此事件发生在牧野之战之前,后人认为这是微子“里通外国”的卖国盟约,也是作为“叛徒”的直接证据,毛泽东亦认同此观点。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反对,认为微子充当周的内线或间谍的根据是不足的,除《吕氏春秋·诚廉》记载以外,别无旁证。

  双方盟誓后,周人有伐商的牧野之战,《荀子·成相》中载有微子的表现:“纣卒易向,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于宋。”战争中纣王的军队投降反戈击纣,微子启便下车而降,武王称赞他,并且给他封邦建国。《尚书·牧誓》中也提到过助周伐纣的八国中有微国,正是有了微子和胶鬲这二人,才有了《盐铁论·相刺》中说的:“纣之时,内有微、箕二子,外有胶鬲、棘子,故其不能存。”这里把商纣之亡归罪在这几人身上,恐怕也不无道理。

  微子肉袒请罪“孟诸之湄”立国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击败商军,帝辛在鹿台(今河南鹤壁)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战争结束之后,微子又见武王,此时他的表现令人惊诧:“周武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史记·宋微子世家》)这是周武王灭商后,微子“肉袒请罪”的故事,也是历史事实。他持商王室宗庙礼器,来到周武王军营前,表示投降。微子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膝进,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秉茅,向周武王请罪。周武王将他释放,宣布恢复他原有爵位,以示宽厚为怀。挺微派认为这是微子忍辱负重,为了殷商族人免受生灵涂炭而为之。倒微派认为早与周人结盟的他与武王合谋之事成功,卑躬屈膝乞降最终得到了封国并续殷商之祀。但无论怎样,纣王兵败自杀而微子立时投降受封,微子若没有为周人做过什么,这是不可理解的。

  武王灭商后,封给了微子广大的领土,孟诸泽最终成了宋国之地。《全唐文·宋州刺史厅壁记》载:“商丘之地,辰火之宿,孟诸之湄,阏伯所迁,微子所封之国也。”但武王此时并没有让微子掌管殷商祭祀,而是安排帝辛之子武庚:“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只是后来武庚反抗周朝统治企图再掌王权,被灭后,武王才“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史记·宋微子世家》)《全唐文·土风赋》载:“言其国之始祖,微子封于斯土。先膺宗周之锡命,招纳暴殷之馀户。于是孟诸为泽,芒山为圃。日寻干戈,云列群伍。”可见孟诸泽畔的宋国之昌盛。宋国作为周王嘉宾,唯一不是周王隶属,爵位为公,不向周王交纳贡品,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因此,微子启也成为周代宋国的始祖。

  “殷末三仁”后的殷周力量博弈

  “殷末三仁”是周灭商后树立的典范,故事背后折射的是殷商内部贵族之间的博弈,以及周朝与殷商之间的博弈。帝辛一朝,以微子、箕子、比干为首的王族可谓是帝辛最坚决的反对党。因为这是一群帝祖甲礼制改革的牺牲品。本来,按照商王朝“兄终弟及”或“嫡长制”的传承方式,这群人是离王位最近的。尤其是微子,是帝乙的长子,帝辛的长兄,“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史记·宋微子世家》)。本来是最有希望称帝的,而且,在帝乙在位,也确实有部分大臣拥立微子。但以太史为首的帝党拥立了帝辛,因为帝辛是嫡子。

  按帝祖甲确立的礼制,是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吕氏春秋·仲冬纪·当务》:“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微子、帝辛作为同母父兄弟,只因生微子时,其母是妃不是后,因而是庶子;而生帝辛时,其母已是后,故辛为嫡子而立为太子并称帝。帝辛的即位对微子启的打击可想而知。微子自不甘失败,但又争不过强势的帝辛,因此“微子启、胶鬲与周盟”(《竹书纪年》)。且微子启素有贤名,其朋党亦颇众,几与帝辛成抗衡之势。所以,“微子数谏,纣不听”(《史记·宋微子世家》)。帝辛对微子一派的打击、排挤,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即使到商朝灭后,帝辛之子武庚反周复殷,微子基于原来与帝辛的冲突,导致他也不愿支持其子,反而成为周王可靠的伙伴。所以在周人的眼目中,微子“仁贤”。微子的荣誉应源自周统治者的政治需求和周的正统性意识形态,箕子、比干也是如此。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