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从朝鲜的核试验到韩国部署萨德,很多国人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比邻而居的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包括他们的欧巴剧、化妆品甚至旅游等。历史上的朝鲜半岛,一方面承载传播着中华文化,一方面又保存并演化出独具特色的民族色彩,他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其实自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晚期便已经开始,一个名叫“箕子”的中国人,则是开启这一切的关键人物。
近百年来,随着世界形势的起伏波动,朝鲜半岛不但逐渐摒弃了对箕子的始祖崇拜转而信奉檀君,甚至发展到否定箕子和箕子朝鲜的存在,把这个现实中的历史人物涂抹成虚幻不实的传说。那么箕子是如何被朝鲜半岛奉为始祖的?箕子朝鲜是否确有其事?箕子去世后葬在了朝鲜还是中国?如今他的墓冢又在哪里?为什么箕子会记录在明清《商丘县志》《归德府志》上?本期将带领大家一起探寻西周时期在宋国蒙泽之畔就有的箕子墓背后的故事。
清代《商丘县志》 记载“殷末三仁”
在宋元以前的商丘古城内,有一条街名“三仁街”,就是为纪念商朝末年王室中的微子、箕子、比干三人。孔子将他们称为“三仁”,《论语·微子》开篇即道:“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古迹》载:“三仁街:在旧城内微子庙前。”该志《封建》篇亦载有三仁的事迹。
微子是商纣王的兄长,比干和箕子同为纣王的叔父,三人因见纣王无道都曾极力劝谏,其中比干因激怒纣王而被杀,微子退隐朝堂之外后被周封于宋,箕子(名胥余,因封国于箕故称)只好佯狂装疯以自保,但被纣王贬为奴隶惨遭囚禁。《韩非子·喻老》中“象箸之忧”的典故即出自箕子。据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就是他的名句。周武王攻占商都朝歌后,始将箕子释放。获释后的箕子没有臣服于新建的周王朝,而是婉言谢绝了武王的封赏,率领数千殷商遗民从河南经山东、辽东半岛到朝鲜,建立了朝鲜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箕子朝鲜侯国,其受封之地即今平壤。
箕子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走出海外的第一人,这也是早期中外交往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此,《尚书大传》载:“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史记·宋微子世家》载:“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在古代朝鲜的一些史籍中,对箕子在朝鲜的活动更是多有记载,《海东绎史》载:“箕子率五千人入朝鲜。”清光绪五年(1869年),朝鲜人郑磷基编纂成《箕子志》三册。此后,朝鲜还出版了徐膺编纂的《箕子外传》,内容包括箕子建立朝鲜古国创立篇章、制度及后人评价等。由此可见,箕子东渡建立箕子朝鲜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登上朝鲜半岛祭祀神坛的中国人
箕子入朝鲜以后,其地位是非常尊崇。长期以来,公认的朝鲜建国史说是“箕子封建说”,即箕子是朝鲜的建国者。古朝鲜史籍《三国史记》明确把箕子看成是古朝鲜建立后的第一个国王,并把箕子当成神去祭祀。直到20世纪中期,朝鲜半岛南北方的史书、教科书都沿袭此说。
箕子为什么会在朝鲜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和地位呢?这和他的贡献是分不开的。箕子建立了国家,并且还教给朝鲜百姓耕作、礼仪和法治。他将商代中国实行的井田制移植建立“箕田”,充分运用中土的先进生产技术对荒地进行开发,对朝鲜半岛早期的经济发展起了开拓性作用。同时,他将商代书籍、文字、礼乐制度、阴阳五行、风俗习惯等也带到了朝鲜。《汉书·地理志》载:“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三国志·东夷传》载:“昔箕子既适朝鲜,作八条之教以教之,无门户之闭而民不为盗。”柳宗元《箕子碑》赞其:“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朝鲜史籍《海东绎史》载:“箕子入朝鲜,其诗书礼乐,医药卜筮,皆从而往。教以诗书,使知中国礼乐之制;衙门官制衣服,悉随中国。”以至于箕子朝鲜被中原誉为“君子之国”。
1102年,高丽王朝肃宗有感于“我国教化礼义,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并在平壤修建了箕子墓、箕子祠,正式开启了将箕子作为半岛“教化之君”加以崇敬的历史。朝鲜世宗曾称:“吾东方文物礼乐侔拟中国,迨今二千余祀,惟箕子之教是赖。”英祖也认为“东方能免左衽之俗者,赖箕子之教”。1437年,朝鲜政府正式将箕子的称号定为“朝鲜始祖箕子”。1897年,大韩帝国建立,箕子被奉为“太祖文宣王”,半岛对箕子的崇拜达到顶峰。
箕子之墓究竟是在朝鲜还是在中国
箕子自西周初年迁徙朝鲜,所创立的箕子朝鲜直到汉初被燕人卫满所灭共存在近千年。箕子去世以后,葬在了哪里?因朝鲜平壤有箕子墓,很多人以为他葬在了平壤。其实,此墓建于1102年,也即是中国的宋代时期,是衣冠冢。近代因朝鲜、韩国学者开始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而崇尚檀君,箕子墓也在1959年被金日成下令拆毁。那么,真正的箕子墓冢在哪里?《史记》集释:“杜预曰:梁国蒙县(今商丘梁园区与山东曹县部分)有箕子冢”,即箕子墓在蒙泽之畔。
箕子墓在梁国(今商丘)蒙县的什么具体位置呢?史籍记载有两说:一说在蒙城(蒙县故城)内,即是在今天的商丘市梁园区蒙墙寺村。《太平寰宇记》“宋州·宋城县”条下载:“箕子冢:在宋城县北四十一里三十步古蒙城内。”宋代王象《舆地胜记》亦如此记载。一说在蒙县的亳城商汤王陵西侧,即是在今天的山东省曹县西南。晋代杜预《春秋释例》:“梁国蒙县西北有亳城。”《大清一统志》:“箕子墓,在商丘县北。《水经注》:薄城西有箕子冢。晋伏滔《北征记》:望蒙薄间,成汤、伊尹、箕子之冢,皆为丘墟。按:古蒙城即大蒙城,《水经注》所谓蒙薄为北亳也。”再据明清《曹县志》记载:“箕子墓:在邑西南二十里盘庚里,月堤前野田蔓草中,冢土坚凝,周围十数步。”清代徐继孺《曹南文献录》:“箕子冢:在曹县西南二十里盘庚里,汤陵之西。”以此说为据。
笔者于2016年5月赴昔日的宋国蒙亳间考察,按史料记载在曹县阎店楼镇土山集村寻迹到汤陵(北亳),在汤陵之西的郑庄镇王厂村北见到已修缮的箕子墓,按距离实测正在曹县西南10公里处。据73岁的村民何培聚介绍,此墓曾被淹没在1958年在此所建的太行堤水库内,后水库废弃才得以重修,抗战时期曾在这附近发生惨烈的王厂血战。而箕子葬于此地的原因是,箕子在从朝鲜朝周途中经过北亳,在微子陪同下谒先王汤陵,见宫室毁坏一片废墟,悲怆凄然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咏《麦秀歌》,并因感伤过度殇于中土,宋君微子将其葬于亳西,与汤陵东西相望。近些年,韩国驻华大使及韩国箕氏后裔曾多次来此凭吊、拜谒。
■文/图 马学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