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围绕“培训新农民、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该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在永城市侯岭乡孟庄村,农户一直有养猪的传统。可是,这里的许多养殖户在几年前却因为掌握不了养猪新知识,想放弃这一致富门路。幸运的是,村里办起了一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请畜牧兽医专家定期“传经送宝”。现在,孟庄村的养猪业不仅没有萧条,反而逐步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村里的养猪大户武洪顺说,我们养猪收入这两年逐年增加,这都是沾了科技培训的光。
孟庄村农民的致富经历是新型农民培训的一个缩影。几年来,该市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远程教育工程和送科技下乡、农业科技入户等活动,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成为该市新农村建设的一把金钥匙。
在永城市,受过培训的农户在小麦精量播种、化肥施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未培训的农民。去年,前者种植的小麦产量普遍高于全市平均亩产,而生产成本又比未培训的农民亩均节约几十元钱。在李寨乡二郎村,当地的农民通过培训,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纷纷建设沼气池,既节省了能源、清洁了环境,又使人畜粪便得到合理利用。同时该村农民还利用沼渣、沼液发展蔬菜、粉条生产,注册了商标,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提高农民转岗就业技能,拓宽他们外出就业门路,该市在近几年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这项工程使农民顺利实现了转岗就业,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
据抽样调查,参加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比未参加培训的月增加收入300到500元不等,参加过阳光工程培训的缝纫工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电焊工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有的高达2000元。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来,共为永城农民增加劳务收入10多亿元。
目前,该市阳光工程已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建立了培训转移基地90个,开设了建筑、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数控机床、焊工、计算机应用、驾驶与维修、服装缝纫与加工、餐饮旅游服务、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沼气工、拖拉机手等近20个技能专业,培训农民14万多人,转移就业12万多人。学员主要分布在苏浙沪、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打造了永城劳务技能品牌和形象品牌,缝纫、焊工、数控机床等品牌已成为响当当的“永字”号劳务品牌,带动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