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梁 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4年5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次永远无法完成的旅程
戴 明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4月11日上午,市老年书画院的十多名书画家联袂出行,到戴氏祖陵三陵台踏春游览。我陪同前往,拍摄了一些照片准备发在《世界戴氏宗亲网》上面。晚上九时许,我在办公室刚刚把这些照片选好,商丘戴氏宗亲理事会理事长戴克明打来电话,声音异常地低沉。他告诉我一个十分意外的消息:林士军去世了!放下电话,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而沉寂的办公室里愣了好久,便下楼开车回家。黑夜里,春雨潇潇,寒风阵阵。一路上,脑子里不时出现和林士军交往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见林士军,大概在20年前。当时,我在电视台新闻部当记者,他在原商丘县供销社工作。我去他们单位采访,他负责配合我们做联系协调,此后虽然认识,但没有更多的交往。直到2001年9月,世界戴氏宗亲总会第一次组团到三陵台寻根祭祖。当时,林士军已是三陵台所在地梁园区王楼乡的乡长。

  为了让这些漂泊太久的游子看到一个不太荒凉的祖陵,王楼乡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修缮了三陵台,林士军作为乡长,与当时的乡党委书记一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使第一次来到三陵台的海内外戴氏宗亲深受感动。从那以后,我不但开始了与海内外戴氏宗亲的联系,也和林士军书记开始了亲如兄弟般的交往。

  20多年的记者生涯,让我接触了太多的乡长、书记。林士军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他和蔼、谦卑、儒雅,言谈举止中,透露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如何保护三陵台、建设三陵台,如何发挥三陵台的影响和作用方面,他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少人认为三陵台是戴氏的祖陵,三陵台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由戴氏负责、承担。而林士军却认为,三陵台是王楼乡的名片,是梁园区和王楼乡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三陵台、建设三陵台,王楼乡的干部群众责无旁贷。早晚有一天,古老的三陵台将会为王楼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对于这种认识,林士军不但一次次在乡干部的会议上讲,还在不同形式的群众会议上宣传,努力把他的认识变为全乡干部群众的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是基于这样高屋建瓴的认知,林士军对戴氏宗亲所有的活动都注入了极高的热情,除提供来自官方的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外,不论多忙,他都亲临现场,即便有些活动不在商丘,他也积极前往。

  在这期间,无论是有关三陵台的管理,还是三陵台的工程建设,他都带领全乡干部群众给予大力支持。也正是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由海内外戴氏宗亲捐款在三陵台兴建的一系列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

  繁重的工作之余,他还查阅大量的文史资料,撰写了数篇关于三陵台、清凉寺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章,发表在报刊、书籍上。他对历史文化和宗亲文化的远见和重视,他对戴氏宗亲的坦诚和热情,对三陵台的感情,对三陵台的热爱和重视,对三陵台保护和建设的良苦用心,都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到过三陵台的戴氏宗亲心中。到外地参加戴氏宗亲活动时,他也时刻不忘记宣传三陵台。在台湾的那些天,每走一地,他都要向台湾的戴氏宗亲介绍三陵台,介绍戴氏悠久、辉煌的历史,邀请他们方便时到三陵台寻根祭祖,到商丘投资兴业。特别是与台湾中华戴氏宗亲会名誉理事长、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夫人戴美玉的两次见面,更让我记忆犹新。我们一起向戴美玉详细介绍戴氏的起源和三陵台的历史,林士军请求戴美玉题写“三陵台”几个字,戴美玉欣然应允,在我们离开台湾的头一天晚上,戴美玉参加了台湾宗亲为我们举行的欢送宴会,并把自己书写的“三陵台”几个字交到林士军手中。

  其实,当时林士军已调任梁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离开了他工作了13年的王楼乡。然而,他对三陵台的感情和对世界戴氏宗亲活动的关注,并没有因为他的调离而减弱,相反却因为不再是公务行为而显得个人的感情色彩愈加浓烈。凡认识他的戴氏宗亲,也没有任何人因为他的工作变动而疏远他,戴氏宗亲在商丘开展各种活动时,依然邀请他参加,他依然是戴氏宗亲心中最亲切的“林书记”。

  今年4月初,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三和实业公司董事长戴景华打电话给我,让我代他邀请我市的文史专家尚起兴老师,去深圳市政协演讲《中华商文化》,并提出让我和林士军陪尚起兴老师一起去。时刻关注家乡发展的戴景华宗亲,已经拿出了200万元,为三陵台所在地王楼乡捐建了两所希望学校,就是这样的机缘,让戴景华和林士军也成了莫逆之交。所以他希望林士军陪同前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于是,我们商定: 4月17日去深圳,并预订了我们三人的机票。

  4月10日,戴克明理事长邀请市园林部门的领导去三陵台考察时,林士军还一起前往。4月11日,商丘市老年书画院的十多名书画家去三陵台游览,并为三陵台题字、作画,林士军也在场陪同。快到中午时,因有事,我先他们一步离开三陵台,谁能想到这一别竟然成为我和林士军的生死永诀!

  4月12日早上,我没有像平时那样去晨练,而是打开电脑,插上移动硬盘,期冀能在前一天的照片中,找到林士军的身影,也好留作他最后的纪念。但是,任我翻遍了那天拍摄的所有照片,竟然没有林士军的一张!我的心充满了深刻的遗憾和对自己的抱怨!难道是老天故意捉弄,不让我把林士军在人世间最后几个小时的形象摄入镜头吗?如果知道他生命的火焰将在几个小时后熄灭,说什么我也要特意为他拍摄很多很多的照片,为他留下很多很多的瞬间……

  “一身正气磊落光明耀后世,两袖清风鞠躬尽瘁留芳名”——这是尚起兴老师写给您的挽联。

  “泽被王楼乡万千百姓常念好书记,德报三陵台世界戴氏永记林士军”——这是世界戴氏宗亲写给您的挽联。

  “春雨霏霏公化为一瓣梨花随清风而去君胡遽死,陵台巍巍众树立万座丰碑闻噩讯而来民尽含悲”——这是您生前最惦记、最热爱的王楼乡三万多名干部群众写给您的挽联。

  人的一生,会结识很多很多的人,但是,真正能够成为良师益友,让你感动、让你敬佩、让你铭记、让你怀念,他的逝世能让你像失去至亲一样伤心落泪的人又有几个?

  三陵台恢弘的牌坊门可以作证,三陵台巍峨的三公殿可以作证,三陵台数百棵饱经沧桑的古柏树也可以作证:林士军,我的好兄弟,我会永远怀念您!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