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柳萌在2014年4月18日《检察日报·绿海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选友伴闲茶当先》的文章。文章认为,在当今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吸烟、喝酒,都不如喝茶。当烟民、酒鬼不好,闲来喝杯茶最是自在逍遥,又显得高雅文明。文中说,他认识许多酒鬼、烟民朋友,因为喝酒、吸烟有的酿成事故,有的还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不如以茶为伴。文章还记述了他以茶交友、以茶会友的生活和体会。
此文在谈到一个因吸烟而引起事故的例子时写道:“著名诗人郭小川先生,那年因吸烟起火丧命,从此再读不到他的诗歌,每每想起都令人感慨万端。”此处的“从此再读不到他的诗歌”这10个字“有毛病”,也不符合现实。诗人虽然意外身亡,但是其作品《甘蔗林——青纱帐》《致青年公民》《将军三部曲》及上下册的《郭小川诗选》等等还在,怎能说“读不到”呢?
为驳斥柳文,求证事实,笔者又旧书重翻,旧报重读,查阅了一些有关郭小川先生逝世的资料。据2013年8月20日人民网报道,1976年10月18日,郭小川在河南省安阳地区的一家招待所里,因抽烟不慎失火猝然去世。
据中国当代文学史介绍,郭小川是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他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他先后写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以及抒情诗《望星空》。其中《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是建国后长篇叙事诗的优秀作品。60年代,他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等一批作品,形成了自己雄浑而深邃的艺术风格。“文革”期间,他创作的《团泊洼的秋天》《祝寿》《秋歌》等作品,怀有隐忧,深沉而悲慨。郭小川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风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多产诗人,在“文革”中受到江青的直接迫害,历经多种磨难。谁知在抓捕“四人帮”刚过12天,他却不幸离世。他去世后不久,又公布了他的遗作《秋歌》二首,诗作表达了他对文化专制的精神抗争。当时,中组部牵头,公安部和河南省、安阳地区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组处理了他的后事。郭小川的儿子郭小林1978年3月,给时任中组部部长的胡耀邦写了一封信,一是对他父亲的死因表示怀疑,二是对当时在郭小川追悼会上的悼词表示不满,信从邮局寄出后不到半个月,3月19日,郭小林就收到了胡耀邦的亲笔回信,这封回信全文1800多字,用铅笔写在10页16开的信纸上。回信的内容可谓入情入理。不但以商量的口气解答了家属的疑惑,而且对诗人之子今后的人生道路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提出了为人立世的更深的哲理。
毛泽东诗云:“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在诗人离去的38年后,还有人在念叨他,可见其人其诗影响深远,作为后来者,每当翻阅书架上的《郭小川诗选》,就能读到铿锵的诗句,感受到诗人那一颗与时代共跳动的心。如果把柳文中的“从此再读不到他的诗歌”改为“从此再读不到诗人的新作”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