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2017年3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虞城县刘店乡叶赵小学 卢会兰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过程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表现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而对自认为枯燥乏味的东西心不在焉,甚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伴随着课堂时间的转移便逐渐淡化,最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这怎不有悖于我们孜孜以求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呢?

  如何打破这个僵局,活跃课堂气氛呢?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的一种认知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爱因斯坦说过,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需要通过课内外长期的、有意识的诱惑和反复的加强。也就是激发学习的兴趣途径和方式是多渠道的。这里仅略谈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导”有趣味,“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仅能将学生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听课情趣,这对一堂课的成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趣味导入法有:一是故事导入法。在导入课文之前,先讲述一则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有趣、新奇的故事,在学生产生兴奋之时导入课文。二是音乐导入。利用小学生爱唱歌的特点,先播放或者唱一段,把学生的兴趣召唤出来,再导入正文。三是实物导入。按照课文内容,拿出一些实物进入课堂。

  二、开拓知识面,激发求知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和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某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职欲望,学习起来才会有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材为辐射中心,尽可能地开拓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即兴需要。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欢乐。

  四、板书新美,学生愉悦。美学家认为:美是以情感为特征的,审美直觉必然带来情感愉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努力创设学生有美的享受的情境,调动享受情感,使他们陶冶情操。简洁直观的板书,就是其中一种创造美的情境的教学方式,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佳状态,语文教学的“达标高效”才能成为现实。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