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权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民权县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稳定剂”

记者 闫鹏亮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俺在叁收家庭农场打工,离家几里地远,骑电车几分钟到了,月工资3000元,加上俺丈夫外出务工收入,小日子过得真甜!”3月30日,民权县野岗镇东芒岗村的李兰兰脸上溢满笑意,如沐春风。

  野岗镇党委书记卓洁介绍,李兰兰所说的这个叁收家庭农场,从2006年流转土地30亩开始,到2020年已流转土地700多亩。叁收家庭农场现有种植大棚270亩,高标准智能育苗温室55亩,现在可以繁育各类西瓜苗、甜瓜苗以及各种蔬菜苗,所繁育的种苗,价格便宜,长势良好,深受民权县及周边县市种植农户的欢迎。

  无独有偶。在这个叁收家庭农场沿310国道西行15公里就来到了双塔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我的3.5亩耕地出租给产业园了,我在产业园里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年底还有分红,既赚钱又顾家,是双赢!”正在产业园打工的牛牧岗村65岁的村民张登国说起这几年的收入,幸福感十足。

  据双塔镇党委书记葛运刚介绍,像这样的大棚这个园区有300多座,牛牧岗、秣坡等8个村的群众在此劳作受益。

  野岗、双塔两个乡镇的农场和农业产业园只是该县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民权县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紧紧牵住产业稳定农民致富的“牛鼻子”,积极落实奖补政策、培育特色产业、创新产业模式、念好发展文章,全面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各项举措收到了群众的称赞。

  产业是稳定脱贫长期致富不返贫的“定心丸”。该县按照“南葱、北菌、西韭、东菜”产业扶贫工作思路,做大做强白云寺镇香葱种植、龙塘人和野岗等乡镇食用菌种植、双塔镇韭菜种植、老颜集乡的蔬菜温棚种植四大产业项目。近几年来,该县先后投入产业扶持资金在重点实施致富产业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肉羊、大蒜、小辣椒等特色种养产业,产业项目真正成为了民权县产业振兴的“响鼓重槌”。

  “像我这60多岁的人出去打工没人要,在双飞合作社干活,每天挣个五六十元钱!”民权县人和镇西屯村三组脱贫户朱荣花说,“俺家的5亩责任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一亩地1200元,到户增收入股分红2000多元,加上打工收入,一年至少也得拿2万多元!”

  让带贫企业“唱大戏”、让群众参与受大益是民权巩固脱贫成果的又一招数。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已成为土地、资金、技术等量化资产入股的“老板”、不出家门的“产业工人”。目前,该县已经培育了神人助粮油、双龙面粉、双飞农业科技等6家龙头企业,发展带贫产业园区36个。

  政府搬来“致富梯”,百姓登上“幸福楼”。如今的民权县形成了乡乡有产业园区、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振兴大格局,老百姓人人有活干,产业成了老百姓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稳定剂”。

  白云寺镇的小香葱基地带动群众致富。

  龙塘镇食用菌基地村民在采摘羊肚菌。

  (本栏照片均为本报融媒体记者闫鹏亮摄)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