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地为纸水作墨 老人热衷写“地书”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成绍峰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如果你常去金世纪广场,你一定会看到一些老人在专心致志地写“地书”。书写“地书”的笔有着如扫帚般长的杆子,用海绵做成的特殊笔头,方便环保,不用纸墨,而是蘸水在地上写字,故称之为“地书”。

  记者采访时发现,金世纪广场的路面大多是方形的花岗石,如同纸上的格子,书写时一字一格,工整规范,而且能够使墨迹在上面停留几分钟,这样不仅书者可以怡情,过往者也可欣赏。

  今年67岁的解道宽是金世纪广场的常客,几乎每天都到这里写字。他最爱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幅字写就,行云流水。喜欢写欧体字的刘德山老人看上去非常沉稳,他一手拿着字帖,一手持笔而书,一笔一划,把欧体字临摹得淋漓尽致,赢得围观群众称赞。老人对记者说,他临摹欧体字已经三四年了,几乎每天都写“地书”,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而且还省了不少笔墨钱。

  在金世纪广场,“地书”笔友们彼此以“老师”相称,大家每天在广场上见面,相互寒暄几句后便开始“各自为战”。过往群众一边观看,一边感叹:高手果然在民间。

  采访中,老人们说,“地书”无需纸墨,节约了资源,这种既方便又环保的书法形式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和练习者书法水平的提高。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