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利用善良外衣掩盖自私的国家利益。”早在80年前,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哈利特·卡尔在其著作中这样描述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贯的伪善。时至今日,美国依然在玩弄这种手段,俄乌冲突就是一个例子。
在乌克兰危机一步步演变恶化的过程中,美国从埋下火种到煽风点火,从火上浇油到趁火打劫,种种恶行都是在所谓“民主、自由、人权”旗号下展开。只不过,这一回,世界上很多人都看穿了美国的“善良外衣”,看清了美国的自私自利,看透了美国的霸权主义,认定美国才是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当前乱局幕后的操控黑手。
冷战思维 霸权执念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其战略目标在于防止任何一个能够挑战其霸权地位和战略利益的国家崛起,而欧亚版图上地处俄罗斯周边、战略地位关键的一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就成为美国战略棋盘上的棋子。
美国策动北约五轮东扩,导演乌克兰“颜色革命”,极限挤压俄罗斯安全空间,终极目标就是要用战争泥潭和制裁大棒拖垮、击垮俄罗斯。
事实上,乔治·凯南、基辛格等多位美国战略家早已对乌克兰危机发出预警,认为北约扩张是“历史性战略错误”。乌克兰危机一步步走到今天,追根溯源,还是因为美国难以摆脱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
趁火打劫 坐收渔利
俄乌冲突对世界来说是一场悲剧,但美国军火商却因此赚得盆满钵满。美国《民族》周刊网站日前披露,俄乌冲突升级之前,美国主要军火企业的大佬们就已经开始谈论欧洲紧张局势将如何增加他们的利润。
美国不仅利用俄乌冲突大发军火财,还趁火打劫,攫取了欧洲能源市场的部分份额。俄乌冲突升级后,欧盟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将进口俄天然气的数量减少三分之二。美国趁欧洲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之机,迅速与欧盟达成能源合作协议,计划今年额外向欧盟市场提供至少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
滥用制裁 火上浇油
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把世界经济作为武器对俄实施全方位、无差别的制裁,这种火上浇油之举只会加剧对立,令局势更加紧张,同时还给全世界带来严重冲击,令许多国家深受其害。
长期以来,美国为维护霸权,凭借其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频频用制裁打压他国,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截至2021年10月1日,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达9421项。
乌克兰危机牵动整个世界,也成为映射出美国霸权这只“幕后黑手”的一面照妖镜。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叙利亚到乌克兰,美国的霸权、霸道与霸凌成为许多地区动荡混乱的根源,给许多国家的民众带来无尽痛苦,也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看穿了美国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的虚伪外衣,看透了美国唯利是图、唯我独尊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