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市地方史志研究室努力开创商丘史志事业新局面

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全市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活动开展以来,市地方史志研究室认准政治方向,把握工作导向,立足主业主责,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以能力作风建设为动力,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使业务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分工合作,携手奋进,努力开创商丘史志事业新局面。

  围绕修志编鉴主责主业,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作风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商丘方志馆建设。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方志馆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选址在日月湖畔,与图书馆、城市规划馆、便民服务中心连体设计,构成了“三馆一中心”,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力争把方志馆建设成为解读商丘厚重历史文化的载体、展示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平台、宣传商丘民风民俗文化的窗口,也将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公共文化设施。

  高质量编纂《商丘年鉴》和《商丘大事月报》。《商丘年鉴》是全面记述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1999年创刊,一年一卷,已公开出版23卷,多卷获得全国奖项和河南省社科优秀作品奖、河南省年鉴创优示范工程成果奖。《商丘大事月报》是记录我市大事、要事的内资性月刊,2007年创刊,2012年改版,已编印184期,全彩印刷,图文并茂,深受读者好评,受到省史志办通报表扬。下一步,市地方史志研究室巩固市县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成果,适应新时代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丰富编辑内容,提高编纂质量,让《商丘年鉴》不断登上新台阶,让《商丘大事月报》不断开创新局面,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深入做好旧志整理和名贤文献、地情资料编辑工作。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存的古籍文献较多,整理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市地方史志研究室认真开展了历代方志丛书、名贤文献丛书编辑工作,已影印了四部《归德府志》,整理出版了侯方域的《壮悔堂文集》、汤斌的《汤子遗书》,点校了明·嘉靖《归德志》。目前,正在点校清·顺治《归德府志》,整理影印沈鲤的《亦玉堂稿》,编辑《商丘成语故事》和《商丘历史故事》。

  加强地方史志队伍建设。成立地方史志学会,实施地方史志人才工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通过自主学、集中学、干中学、邀请专家授课学、外出考察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史志人员编史修志的业务能力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培养一批地方史志业务骨干。

  “下一步,市地方史志研究室将组织开展地方志书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六进’活动,让修志成果从书架上‘走下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不断提升商丘史志成果利用水平,逐步使史志工作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充分发挥地方史志‘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市地方史志研究室还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做好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马时全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