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夏邑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让孩子永远记住我们家姓‘共’”

本报融媒体记者 韩 丰 通讯员 郭 欢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5月23日,原夏邑县委党史办主任邵珠文讲述了英雄先烈杨林“让孩子永远记住我们家姓‘共’”的一段感人的革命故事。

  杨林,原名杨登嵩,1920年出生,安徽宿县杨庄村人。1940年入党后,他率领本村10余名爱国青年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游击武装。

  1946年,杨林奉命到豫东地区工作,任夏邑县会亭区区长。当时盘踞在夏邑、永城一带的顽匪和反动地主武装气焰十分嚣张,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积极分子。“只要喝共产党一碗凉水,就得活埋。”他们叫嚣道。对被捕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积极分子采取“枪杀、活埋、大刺花、插木桩、活剥皮”等种种酷刑,还使用“五家联坐”等手段残害人民群众。杨林到任后,积极参加八分区四支队和县敌后武工队所发动的战斗,率领区武装将当地著名的反动地主武装“张家五虎”中最凶恶的3人击毙,镇压了其他的反动分子,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更加拥护和爱戴,但是杨林却成了当地地主武装和顽匪的眼中钉、肉中刺。

  1946年11月,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重建豫皖苏根据地,统一指挥冀鲁豫六分区和华中八分区的对敌斗争,决定任命吴芝圃为书记,张国华为副书记,于11月8日在山东鄄城县黄楼村召开成立大会。会议决定,八分区武装人员及地方干部转移到睢杞太进行整编。就在此时,“张家五虎”中漏网的两兄弟贼心不死,暗中勾结国民党军队及反动地主武装,威胁收买了杨林身边的一名姓胡的战士,获取了杨林的秘密行踪。等杨林发现后,敌人已离他近在咫尺,并高喊:“活捉杨林,打死杨林。”杨林一边命令战士隐蔽转移,一边拔枪射击进行掩护,直到子弹打光,身负重伤,不幸被捕。

  杨林被捕后,根据党组织安排,他的妻子抱着年幼的儿子到夏邑县监狱探望。短暂的见面之后,遍体伤痕、血迹斑斑的杨林担心妻儿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为人质,就催促命令他们赶快离开。临别时,他坚定地对妻子说:“一定要把孩子养大,让孩子永远记住我们家姓‘共’!”这是杨林同志最后的遗言,也是共产党人对后人寄予的无限厚望。

  敌人满以为抓到共产党一位副区长,一定能够得到不少机密,便对杨林百般威逼利诱。但杨林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并在敌人的审判桌前大骂国民党反动派是残害百姓的刽子手。面对毒打和折磨,杨林同志宁死不屈。敌人见他软硬不吃,又变换手法,只要他在群众面前说一声“共产党不好”,就释放他。可杨林却在群众面前大讲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和在抗战中立下的战功。

  1947年春,敌人凶残地将杨林杀害。临刑前他还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无数革命同志和群众深受感动,掩面涕哭。

  1983年,杨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