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脱贫户种芦笋成致富领头雁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甄 林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又到一年芦笋收获季,睢县潮庄镇29个行政村种植的3500亩芦笋,嫩芽吐翠,村民们提篮带框正在采收。

  “我2016年开始从事芦笋种植,由当初的25亩发展到现在的50亩,还成为俺镇的芦笋经纪人。”5月31日,该镇郭庄村村民张光辉在冷库内边码放着收购的芦笋,边介绍他创业的经历。

  张光辉由于两个孩子上学,又没技术特长,仅靠2亩地的农业收入维持生计,2014年他被村里评定为贫困户。2016年,在镇、村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张光辉加入了郭庄村党支部书记张防震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3亩,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政府提供大棚,合作社提供种子和技术,只要肯干就有回报,第二年亩均纯收入3000多元,我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张光辉说,芦笋种植是投资少,见效快,一年投资15年收益符合农民致富的好项目,且一年春、夏、秋三季采摘,每亩3000多斤,三年收益就在万元以上。

  随着产量的不断提升,张光辉为了满足自己的储存需求,2018年、2019年,相继投资14万元,建立2座保鲜冷库,又代广州、上海的客商收购,从此开启了经纪人生涯。

  2020年,因疫情影响,芦笋外销遭受障碍,该镇芦笋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张光辉说。

  为让芦笋产业接续发展,镇党委政府又建立了芦笋产业园,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种植模式,并出台减免地租、补贴育苗资金、对每发展50亩以上的行政村奖励1000元等各项优惠政策,随之张光辉也扩大了种植面积。

  “今年行情特别好,春笋收购价达到每公斤20元,现在每公斤15元,亩均收入3万元以上。”张光辉说,他现在每天收购8000余斤,10多名村民在基地打工。销路也不愁问题,镇里成立服务专班,专门对运输车辆对点接送。

  说起下步打算,张光辉表示,他将继续扩大规模,开办芦笋加工工厂,实现三产融合。同时引导有芦笋种植经验的农户加入,并提供种植、冷藏、销售等服务,与乡亲们同步踏上致富路。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