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炎热的天气犹如家长们护送孩子上“战场”的热情。考试期间,考生的健康状况也是广大家长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何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如何为考生合理安排饮食,兼顾饮食安全和营养,为高考“加分”?市疾控中心专家支招。
专家表示,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紧张的程度常与生活变化的大小成比例。紧张使人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出现头痛、心悸、腹背疼痛、疲累等症状。普通的紧张都是暂时性的,有的孩子考前会出现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等等。
首先,最好的办法是接受它,不要去逃避,不要害怕,它是真实存在的,就像饿了想吃饭、困了想睡觉,都是正常现象。要调整好自己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尽量放松心情,不要想太多,把考试当成平时的一个测验,发挥自己的水平,把考试顺利完成即可。
其次,调整作息时间,确保考试期间精力保持最佳状态。可以适当提早休息,每天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或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因情绪紧张而失眠,可以提醒自己放松心情,听听舒缓的音乐,如果作用不大,可去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寻求帮助,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应对考试。
与此同时,家长要保持淡定的心态,以鼓励为主,缓解考生的不安情绪。家长的焦虑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在高考期间应尽量减少亲戚朋友聚会等活动,减少亲朋好友间善意的关心和询问,以免造成孩子的紧张情绪。
高考期间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专家说,在考试期间,家长应为孩子准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保证营养均衡,选择鱼虾、鸡蛋、牛奶、肉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过于油腻、辛辣刺激,可适当给孩子补充坚果类的食物,不要吃一些孩子平时很少摄入的食物。
专家提醒,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在高考期间依然要坚持“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的防疫三件套,做好核酸检测。要注意增减衣物、作息规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提前按照高考规律作息,让身体提前适应;不要食用药物或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饮酒等来“提神醒脑”;适当进行户外运动,运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做做操、快走或慢跑等;最好能午休,午休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睡前拒绝电子产品,喝一小杯热牛奶、泡泡脚等有助眠作用;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及室内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减少染病风险。